上期讲到,民营汽车零部件企业顺腾(化名)公司准备实施ERP,项目经理兼信息部经理老黄亲自操刀,启动招标程序,初步选出了V、Q、I、U、D五家供应商,经过调研、演示、评价几个阶段,将进入下一轮选型。
1前三甲晋级
只有站在客户立场想问题的厂商,才能赢得客户信任。
老黄有几天在外出差,小王打电话告诉他,Q公司换客户经理了,原来跟这个单的客户经理要辞职了。果真,没过两天,新接手的客户经理打电话说来拜访老黄,以前的客户经理是个女的,现在换成了个男的。老黄寻思着,干嘛这个时候换客户经理,是真辞职,还是换个更厉害的接着忽悠?小王还转达Q公司想把他们的产品演示放在最后,老黄说: “各家演示时间是统一安排的,而不是他们想什么时候就什么时候,我们要有主体意识,况且产品演示是在需求调研过去一个月以后,Q公司没有理由说准备时间不够。”
Q公司客户经理在产品演示前一天,没有预约就来到顺腾。老黄最烦别人逼迫他去做一些事情,于是让小王去接待,自己只是在快下班时才去打了个招呼。老黄认为,客户不能被供应商牵着鼻子走,在签约前对方都这么牛气,难受的日子还在后头呢。业内有句流行语: “ERP厂家一流人才在销售,二流人才在实施,三流人才在服务。”做项目这么久,老黄见过不同类型的销售,一类是简单的推销+忽悠,一类是比较老道的做业务出身的销售。老黄觉得真诚是相互的,只有站在客户立场想问题,才能建立良好的关系,正所谓做生意就是做关系,卖产品就是卖自己。
在第一轮的选型中,重点考察的是供应商的基本面和产品面,总体来说,I公司是技术型公司,市场宣传较少,由原厂实施,人员少而专。其优势是产品功能强大,技术架构(基于同一SOA平台的组件技术)先进,拥有完整、集成的产品体系。U公司是本土ERP领导厂商,资本雄厚、渠道广、客户多,研发和市场舍得投入,产品通用性功能好,符合中国商务环境及操作习惯,但行业侧重不明显。Q公司广泛参与国际汽车行业组织,在汽配行业经验丰富,积累了大量客户,但技术不够开放,开发维护人员难找,更致命的是产品不支持实际成本计算,产品线不够完整。D公司专注制造业,产品功能简单实用又不失灵活,产品线齐全,性价比高。V公司产品线完整,产品功能全面、简单易用,价格合理和能快速上线是其优势。各家都非常关心自己的得分,纷纷打电话询问,就像一开始都很关心项目预算一样,老黄淡淡地回复,产品功能评分只是一个方面,还要经过综合平衡,最后谁能进入下一轮由老板说了算。
老黄加了几天班,写了各家的产品对比分析报告,又召集总经办、各位经理和项目组成员开会,对上一阶段的选型工作进行总结和通报。之后,大家分别对每个供应商进行了点评和投票,从评分和投票结果上看,进入前三甲的供应商是I公司、D公司、V公司。
2内部困扰
企业要有主体意识,内部达成共识是前提。像老黄这种“空降兵”遇到的困惑,以及变革思维与企业文化惯性的冲突,是暗藏在很多企业中的信息化“绊脚石”。
从五家里面选三家供应商进入下一轮的实施服务陈述及初步报价,远没有当初想象的那么简单。对I公司和D公司,大家意见比较一致,分歧就出在V公司和Q公司上。小王力荐Q公司,但Q公司在产品演示时表现得非常糟糕,若不是他们的首席顾问在旁边打圆场,演示几乎进行不下去,另外,产品功能有几个致命的缺点。老黄心里明白,Q公司和小王相识已久,他们将宝押在小王身上,自选型开始Q公司的人员从来没有主动和老黄联系过,连邮件也是直接发给小王,连抄送给老黄都没有。老黄找小王谈过,后来Q公司主动给老黄打电话了,老黄知道小王和他们通气了。再后来,Q公司发邮件通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