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结合企业特殊情况和实际问题作二次开发的,最好不超过10%,否则实施周期会过长而且不易控制。
五、实施上线前要做好各类数据准备工作
实施ERP并保证实施后的业务准确反映必须做好各类数据准备,而信息的流动来源于数据的集中和统一管理。没有准确的数据,就得不到有价值的信息,因此在ERP实施过程中,前期的基础数据准备是保证系统正确运行的关键。企业中的各类数据可以概括地分为相对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对于要录入计算机进行管理的每个数据都要进行分类和编码。编码是否合理很重要,有不少用户因为对编码的意义不明确而导致实施后期的返工,损失和麻烦都很大。编码体系要结合企业的行业特点和实际并且考虑到今后的发展制订。例如,机械制造行业的企业可以参考国家CIMS分类编码标准体系有选择地对信息加以分类编码,以便今后与CAD、PDM等系统相集成。对于企业规模较小的用户,有些信息本身并不复杂,因此建议这类信息不必进行编码,而以其自然形式表示;而有些信息相对比较复杂,共享的频率高,如不进行编码,会导致信息不一致,出现差错。因此,这类信息就需要编码。在编码时,以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基准。在没有国标、行标或相应标准可参照的情况下,将基本按照企业标准及约定进行分类编码,在编码的同时兼顾与相关国标、行标的兼容性问题。
基础数据的整理和录入应首先突出考虑物料档案主数据、库存基础数据、财务基础数据、采购业务基础数据、固定资产档案、销售业务基础数据、生产管理数据、工艺路线及设备数据、供应商和客户档案、产品价格和采购报价、机构与人力资源、系统维护及其他相关基础数据等等。
六、做好实施过程中的培训
顾问为企业实施了ERP还要帮助企业做好ERP的知识传递,因此培训就尤为重要。从项目实施开始到后期,相应的培训必须是贯穿始终的,要分阶段、分内容、分人员、分管理层次地分别进行系统性的培训。培训的目的是提高用户企业对实施ERP根本意义的认识,提高人员的积极性与全员主动参与意识。包括ERP在内的所有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都有四个阶段:不适应、逐步适应、熟练使用、扩展使用。培训就是知识传递的过程,而知识也是有价值的,与国外相比我们国内企业每年用在员工培训方面的经费是微不足道的,在以往的ERP实施过程中也有不少企业不重视培训,片面压缩培训经费和时间因而导致项目失败或脱期。因此,我们建议企业在实施ERP的同时对员工进行必要的培训,除了技术骨干方面的培训外,例如在实施采购部分时可以培训类似"如何控制采购成本?"方面的内容,在实施销售部分时可以结合"营销体系的诊断与改进"方面的培训,实施人力资源部分时可以培训"如何建立一支高效团队?"方面的内容,对于中高层领导要结合企业管理实际讲述国外企业的成功经验、学习型组织的优势和建立、ERP如何给企业带来效益等等方面的内容。在培训方式上,我们主张打破传统的从头至尾都是一人讲众人听的模式,而提倡互动式和体验式的创新培训。
实施ERP系统成功与否,人的因素第一。培训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要使员工能够主动地将系统的运行与本职工作和实际业务流程主动地结合,对于通用化软件与实际流程有出入的地方能够积极主动地想方设法尽可能通过变通来配合计算机管理的实现。没有全员积极地参与,ERP实施是不会成功的。以往有的企业由于对此认识不足,认为实施工作全部都是软件商的事情,经常听到"你们说要什么数据,我们就提供,系统调整好了我们用就行了"。以往的实践表明:ERP系统的实施需要管理信息系统知识与企业管理思想和实际的紧密结合,这一点单靠软件公司或企业哪个单方面都不能独立完成的,必须是双方的紧密合作
项目经理胜任力免费测评PMQ上线啦!快来测测你排多少名吧~
http://www.leadge.com/pmqhd/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