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身原因产生的错误分别只占错误总数的8%和5%,都不是造成数据错误的主因。
找到了主要原因,就为寻找解决之道提供了思路,项目小组在反复调研后,确定了以下几条解决方案:
合理组织ERP生产计划
(1)确定产品运行ERP计划的原则:试制产品不运行ERP计划。由于产品试制期间技术更改频繁,图纸修改量大,而ERP数据很难与其同时进行准确的改动,很容易失控造成信息流与物流的不统一,因而试制产品先把技术资料整理后再安排ERP计划,这样就减少了因数据更改不及时问题的发生。
(2)对于市场需求变化频繁的产品要慎重运行ERP计划。加强生产计划管理,一旦调整计划就要确保ERP计划调整后数据的准确性。
开展CAD/PDM/CAPP/ERP数据集成
由于手工录入数据产生的错误概率、重复劳动和各种环节的手工干预,给ERP手工采集数据带来了许多问题,很难保障数据录入质量。因此企业CAD/PDM/CAPP/ERP数据信息的集成被提上日程。
通过CAD/PDM/CAPP/ERP的集成,可以把企业中涉及到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彻底的清理和规范,从根本上具备了数据流通渠道缩短、人工干预减少、无重复劳动、数据准确性大幅度提高的可能。
这一计划在2005年完成,试运行以来得到了产品设计和工艺技术部门的充分认可和欢迎,进一步改善和加强了企业的基础工作,减少了数据的出错率。
调整激励机制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公司对相应的激励机制作了调整,具体如下:
(1)ERP维护和使用工作列入公司年度经济工作重点,制定完善的工作计划,并监督考核工作计划的执行。
(2)ERP使用将作为中层干部年度政绩考核的重点之一。
(3)修订和完善ERP维护的工作程序并纳入管理制度中。
经过综合治理,数据出错率大大降低。实践证明,项目小组采取的措施必要而及时,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上述案例只是一个个案,但这个个案反映出的问题却是具有普遍性的:ERP系统上线后的一段时间内,在紧张的系统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隐患,以及在系统实施后由于业务流程和工作模式的调整带来的不适应等问题会一起爆发,处理不好,就会前功尽弃。
跨越幸福曲线的"陷阱"
大多数企业在实施ERP过程中,都会经历一个类似于过山车的起伏跌宕的过程,有人形象地称之为"幸福曲线"。
这条曲线将ERP系统实施根据时间的推进分为四个大的阶段:准备阶段、咨询阶段、方案实施阶段、持续改进阶段,人们的心情和对ERP的感受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起伏波动,最终形成了上图中的这条"幸福曲线"。
很显然,在这条幸福曲线上,红色线条并没有随着系统的成功上线而平稳上升,而是还有一段向下弯曲的颇像"陷阱"的曲线,这段曲线表明用户的满意度在经历了"八十难"后还要再忍受一段时间的折磨,这段时间就是系统实施完毕后的"磨合期",我们不妨把这段磨合期称为系统实施的第"九九八十一难",它是黎明前那段短暂的黑暗时期。
如上面的案例所看到的那样,企业在实施ERP后,原有的企业务流程和业务习惯由计算机技术进行整合后,传统观念很难迅速认同、流程的变革也很难在短期内达到完善,实施顾问在系统上线后也纷纷离去,在这种情况下,前期被忽略或隐藏的潜在问题可能会一起爆发,矛盾和碰撞不可避免。
碰撞之后,是艰难的磨合,新旧观念、流程之间的缝隙,必将在磨合中发展和完善。可以说,系统实施的风险没有随着系统的上线而终止,而是转移到了磨合阶段。
中国古人常说"行百里者,半九十",以警醒人们不要在最后关头功败垂成。国外大量的数据调查也显示磨合期是一段充满危机的特殊
项目经理胜任力免费测评PMQ上线啦!快来测测你排多少名吧~
http://www.leadge.com/pmqhd/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