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目标的进度报告提交给项目高层领导组开会议定。
ERP项目实施过程中各个阶段的详细介绍如下:
阶段1: 立项
第一阶段的目的是定义项目目标,了解业务环境,并且在优化业务流程和结构的方法上达成共识。这一阶段的成果是供应商提交一份总结企业流程模式,项目范围内客户强、弱项分析的报告。此阶段是设计阶段的基础,通过分析现存的生产流程、企业结构和客户需求,来定义核心业务流程。在收集越来越多的信息并设计出概念化的流程模式后,企业管理层对概念化的流程逐渐熟悉,对流程的命名及整合达成一致,流程模型便可被记录下来并形成文档。下一步是针对关键性流程里的效益、稳定性和成本作评估,分析结果提供给企业管理层,以对所需的变更达成一致意见,同时初步确立项目目标。在这一阶段的重点是建立项目组织,形成项目核心领导组,并将合同转换成项目定义文档,它定义了项目的范围和交付内容、时间表、责任,对日常管理的变更和质量计划。最后,还要任命一批流程主管,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项目中来,以确保正确地定义企业的业务流程。这一阶段的主要收获之一是:它在一定的范围内对原有系统进行分析和理解,并且为可能达到真正改进企业业务的项目作出定义而不仅仅是通过实施新的业务管理系统来填补现存的管理空缺流程和结构。
总结起来,阶段1的主要内容有:
1、召开立项会议,供应商作现场调研,与企业用户交流意见;
2、流程分析、了解实际流程,结构;
3、召开工作会议,分析成功的关键因素,建立业务流程模型,分析企业管理的强项和弱项;
4、报告重要的业务流程;
5、确立项目目标,建立工作日程表,对项目进行预算。
阶段2:流程设计转贴于:中国项目管理资源网
设计阶段的目的是记录每一个流程和其基本的绩效,以便和行业先进企业作对照,印证所需要的流程改动。随后,对每一个需要改进的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这一阶段结束企业将对整个业务方案有更深入的理解,并针对该方案与实施方签订实施合同,合同中需列出正确、合理的成本估算,以及其余各个阶段的工作进度表。实施方法和具体ERP产品的概念应用应该由供应商在项目开始时便清晰地介绍给项目组的成员。流程模型是帮助企业深入理解其在未来的企业运作方式,以便实现在前一阶段中确定的项目目标。在这一阶段应该利用先进的流程图工具及标准文档格式规范化每一个子流程,并将认为对达到目标最具关键性的业务流程记录下来,次要的流程可以用软件配置项说明,并且映射到具体ERP产品的相应功能模块中,由于大多数企业都需要完全集成的软件方案,所以ERP软件必须覆盖全部,或者至少是大多数的业务流程。这个阶段的最后工作是:从各个小组收集包括各项活动和组织结构的流程说明,并将它们作为业务方案的基本配置数据输入。这样做有助于保证ERP系统的各种业务数据与实际相符。一旦检测出被遗漏的活动就要修正流程说明,或对ERP项目实施工作进行调整。这一阶段的重大收获是收集了大量的信息,以便将来使用。评审工作,进一步改进和重新设计业务流程都会用到这些信息。
总结起来,阶段2的主要内容是:
1、项目启动,组建各个流程小组,对用户进行最初的培训;
2、建立流程模型,绘制流程图,对流程进行说明;
3、将流程说明映射到ERP系统中,并进行讨论、改进和修改;
4、明确定义重大的流程改动;
5、建立初步的逻辑和系统菜单;
6、确立总体业务方案的范围。
阶段3:系统配置
配置阶段的目的是按照流程说明定制ERP,建立技术和操作环境,同时验证总体业务方案,这一阶段的成果是获得企业对总体方案的认可。为使业务方案更加符合企业的实际
项目经理胜任力免费测评PMQ上线啦!快来测测你排多少名吧~
http://www.leadge.com/pmqhd/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