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领导、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信息部ERP人员。
由信息部ERP人员或委托咨询公司设计好评分表,各评委根据评分表打分。下表供参考:
在设计评分表时,对评分项目的设计应该注意避免一些本企业中几乎没人能弄清楚的项目,虽然这些项目可能对ERP系统来说真的很重要。例如,“ERP软件的运算速度”,这点对ERP来说确实相当重要,但在ERP选型阶段,恐怕很少有人能说得清楚该ERP系统的运算速度究竟如何,这需要时间及数据来检验。
在评分时,无需强求每个评委对每个项目都评分,对于不了解的地方可以弃权,对于某评分项目来说按实际参与评分的人取平均数,这样可以避免乱打分造成的结果失真。例如,“系统架构”,除了信息部的人员,企业中恐怕很少有人能弄懂什么是软件的“系统架构”,这时可以对该项弃权,而将对该项的评分权留给信息部人员。
转贴于:中国项目管理资源网 第四,第二轮演示。 第一轮结束后,5家进入下一轮,这一轮由于ERP供应商相对较少,企业可以安排出较多的时间接待。
可为每家顾问安排出一周左右的时间,留以进行详细调研。在这一周里,ERP顾问可以跟公司员工一块儿上下班,亲身体会公司的生产管理,调查各部门对ERP的详细需求。另外,每个部门负责人可跟ERP顾问进行单独沟通,提出本部门的特别要求,有疑问时可随时向ERP顾问提出。
ERP顾问根据详细调研的结果,撰写本企业的《ERP需求报告》。企业ERP实施项目经理根据各家的《ERP需求报告》,经过加工修改,整理出本企业的《ERP需求报告》,分发到各ERP供应商,各ERP供应商根据《ERP需求报告》准备下一次的演示。这次演示跟第一次不同的是,第一次以介绍ERP供应商本身的软件为主,这次以演示如何满足企业需求为主。
另外,在准备《ERP需求报告》的同时,企业自己应该准备一些实际数据,让ERP顾问在他们的ERP系统中演示,这套数据应该覆盖了企业的大部分功能点。当然,只要挑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数据就行了,虽然对于一个系统来说少量数据跟大量数据的处理有巨大差别,但在选型阶段毕竟还不大可能处理大量数据。
一般准备的数据包括:简单的中长期计划、销售订单、BOM、工艺路线、工作中心、生产能力参数、物料基础信息、库存信息、采购订单、成本基础资料、会计科目等。一部分数据,包括静态资料(如BOM,物料基础信息等)和部分动态资料(如销售订单、生产命令等)先发给ERP供应商用以演示,一部分数据(动态资料的一部分)留待演示时现场录入。
第二次演示的时间安排跟第一次大同小异,但主要内容不同,这次演示的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ERP系统如何满足的企业的需求;二是对收到的企业的实际数据是如何处理的;三是现场录入一些生产数据,并讲解处理过程。
第五,参观案例。 进入第二轮后,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就是参观各ERP商家的实施案例,这项工作应该是ERP选型第二轮的主要工作。如果某ERP商家拒绝这项要求(当然他们的用词肯定是相当婉转的),那么应该提出令人信服的理由,否则恐怕很难进入下一轮,除非他们的优势确实很大。
对将要参观的案例,应该有所限定,一般包括地域上的要求、规模上的要求、行业上的要求等。最为理想的案例是:地域上在企业所在地的周边地区,规模上跟本企业相差不大或大于本企业,行业上与本企业相同。当然在这种要求得不到满足时(说实话,这种要求确实不容易达到),只好做一些让步了,但如果没有相同行业的案例,那么也应该提供相似行业的案例,最起码生产管理流程上有相似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