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ERP的系统安装、运行与维护这一实施过程中,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组织机构来领导与执行ERP系统的开发和实施是十分重要的事。
(1) 企业信息化应用领导小组
企业信息化应用领导小组是以企业主管领导为首的决策机构。该机构站在企业经营战略的高度,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的规划,提出企业ERP系统开发的目标。
(2) 信息管理机构
信息管理机构负责执行企业信息化领导小组对于企业ERP系统开发所下达的任务。在企业中,通常由信息中心来承担这一任务。
(3) 用户
●这里所说的用户,主要是指终端(客户机)用户,即使用该系统的操作人员。系统最终能否坚持下去,关键在操作人员。操作人员的理解与支持是系统生命持续的保证。
5、管理
对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与运行,应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主要管理制度有:
(1) 机房管理制度
机房管理制度应明确:
●机房值班人员职责与分工;
●值班日记的填写;
●故障分析报告的要求。
(2) 技术档案管理应包括
●系统维护与二次开发技术文档编写规范
●硬件、软件手册与说明书
●数据字典
●应用系统设计开发与修改文档
●原始数据、票据文档
●存贮介质(软件与数据)
(3) 数据录入与维护制度
●数据采集表的制定与数据采集,管理部门会签。
●划结数据录入与维护的责任
●数据拷贝与恢复
●操作员的考核与职责
对于操作员要进行培训上岗,按照他们对系统掌握的程度和各系统功能执行的难易程度给予他们“有限权力”,初级操作员可执行一些较简单的、误操作后影响面较小,容易纠正的功能,高级系统操作员可执行一些难度较大的、误操作后难以恢复的一些功能。
(4) 各管理部门处理规程:
对于ERP系统的各子系统,各功能模块的运行要制定严格的处理规程。它应包括:
●系统流程图
表明系统操作运行的正确步骤与相关的输入输出文件及其介质。
●操作员(用户)执行功能一览表
指定使用和维护各子系统和功能模块的专门人员及其职责,设定系统安全保护。
●制定数据采集、录入、修改、删除、拷贝和维护的审批手续和制度,确保工程数据及动态数据的正确性。
●编制输出报表、打印前数据文件的初始化和更新的处理方法及其输出报表向外传递发行有效性的审批时间及审批手续。
●编制跨职能部门的数据文件传递有效性的审批手续,可澄清各职能部门入计算中心的责任。
通过对以上ERP系统实施要素的分析,不难看出,不少企业的ERP系统仅停留在“系统运行在计算机上”这一水平,其主要原因是对“数据、组织、管理”这三大部分重视不够,对其难度估计不足。抓住这五大要素,建立起一个机制健全的管理信息系统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