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几乎是与失败阴影伴随而生的。即使在美国,ERP的失败率也非常高;即使像戴尔这样国际一流的公司在花费了2亿美元巨资并经历两年疲惫不堪的努力后,也宣布取消它的ERP系统。但是,没有一个企业希望这个阴影降临在自己头上。那么,如何规避风险、有效解决实施ERP过程中的诸多问题,是企业目前感到非常困惑而又必须未雨绸缪的。
一步到位还是分步实施?
有企业认为,实施ERP工程巨大,弄不好就把自己搞死了,为了稳妥起见,让一部分业务先信息化,如果效果不错,就再上一部分,最后连成一个完整的ERP系统。
金蝶软件有限公司在新希望集团泸州希望饲料有限公司实施的ERP项目就采取了分步走的策略:先实施标准的软件模块,后实施二次开发部分;在标准的模块中,先实施业务标准、复杂程度相对低、关联程度少的模块,如先实施财务、库存、分销,后实施物料需求计划、生产制造及成本核算等;各模块单独实施后,再实现模块的集成,最终达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一体。
金蝶西南区总经理廖建华说,一步到位上马全套系统对于国内相当多的企业来说无异于一剂猛药,药劲过大反而不好。分布实施是充分考虑到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员工的素质状况,一步一个脚印,既可以早日见到成效,增强企业的信心,也使用户逐渐接受ERP的理念。而如果战线拉得过长,各部门协作不畅,数据准备得又不够充分,时间一长见不到成效,使用者容易产生烦躁怀疑的情绪,使效率降低。因此根据中国企业的现状,实施分步走战略是个明智办法。
而业内很多专家却对这种分步走的战略提出置疑。曾经在联想从事过ERP项目开发工作的贯能管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高级咨询顾问邱昭良表示,“ERP是集成的应用,如果单上一个财务管理软件,所有业务产生的大量财务数据都需要去录入,这对企业的效率提高或管理促进并不是太明显。做ERP的好处就是从开始到终端能把所有程序都串起来,从客户到供应商所有的信息一目了然。因此,在尽可能的情况下,还是应该上一些比较完整的核心模块。”
邱昭良告诉记者,某著名的家电厂商,ERP项目已经做了两期,外界一直认为该项目运作得比较成功,但该公司目前正在准备实施第三期工程,原因就是因为前两期工程只是把公司总部与大区做了联接,各地的销售终端因为没有参与业务集成,结果只能把大区作为录入机构,从而无法掌握销售终端准确的情况。如果当初能够一步到位,企业就不会浪费如此大的精力了。
“做ERP必须做全套,否则效果根本达不到”。锡恩企业管理顾问公司的总经理姜汝祥也表示出同样的观点。
量体裁衣还是削足适履?
在ERP实施过程中,企业经常会遇到体制与系统思想不一致的情况,这时通常有两种选择:修改系统以适应企业体制的要求或是改革企业体制以适应系统的要求。
依据常理,第一种选择更客观一些。因为这时企业是客户,支付了巨额的资金给软件供应商,软件供应商有足够的责任和动力为企业服务,去适应企业。
但也有企业老总认为,ERP系统的管理思想是许多优秀企业管理思想的总结,代表的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方式,上ERP就是为了升级企业的管理,把管理带动起来,实现管理的正规化,因此应该改革企业体制以适应系统的要求。
很多业内人士认为,ERP只是一种管理工具,第二种选择似乎是犯了形式主义错误,但在ERP厂商的产品和企业的管理水准有很大差距的情况下,企业只能削足适履。因为,所有高科技产品的最大特点就是让消费者去适应产品,而不是让产品适应消费者。在本质上,高科技产品的市场需求是创造出来的,所以消费者可能不容易接受,但一旦接受,只能是消费者去适应高科技产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弥补企业
项目经理胜任力免费测评PMQ上线啦!快来测测你排多少名吧~
http://www.leadge.com/pmqhd/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