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对ERP项目的作用有很多不切实际的想法,对ERP抱有过高的期望——甚至希望多年来在企业管理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都通过ERP项目的实施得以解决,这个目标是任何一家软件公司都满足不了的。所以,实施ERP的企业要先从这个想法中拉回来。通过一步步的成功,一个个细节上的进步来鼓励企业进行ERP建设。我们知道,ERP是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发展的,不要把目标定得太高,尤其是在基础管理还很差的情况下。在基础管理、人员素质、软件成熟度这三个重要因素都不充分具备的情况下,用超出软件能力的理想状态来期望ERP项目,将永远没有满意的时候,而由此产生的挫折感会影响整个ERP项目的成败。
我们试着分析了一些ERP项目,发现这样一个规律:从失败或成功的ERP项目经验来看,似乎与人类战胜大洪水的经验也有着极其相似的地方。
久远到氏族社会的时代,人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大洪水,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关乎部族甚至整个人类的生死存亡。幸运的是,人类最终战胜了洪水,后来有两种版本的说法流传于世:一说为诺亚方舟,另一说就是大禹治水。
若干年后,人类文明发展到了信息时代。在这个时代,按照彼得·德鲁克的说法:企业已经成为代表性社会机构——人们服务于企业并从企业获得报酬,同时企业赋予其成员社会身份和社会功能——就像原始社会中的部落与氏族一样。在这个时代,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实施。这个问题同样关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但据说ERP实施成功率不足80%,于是乎难倒了一批人、吓坏了一批人,一时间ERP成了信息时代的洪水猛兽——“上ERP找死,不上ERP等死”,柳传志先生如是说。
其实,我们试着分析了一些ERP(或其他信息化)项目,发现这样一个规律:虽然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但幸运的家庭都是相似的,同样,失败的ERP项目虽然原因不尽相同,成功的ERP项目则有着类似的经验。从这些经验来看,与人类战胜大洪水的经验也有着极其相似的地方:
企业在实施ERP项目时,也应该分析内外环境,找出关键问题、关键环节,树立适合自己的总体目标。孙子有云,“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ERP项目不能是一时兴之所至的赶时髦,也不能是面面俱到分不清轻重缓急的盲动行为。
企业实施ERP项目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效率、创造效益不假,但我们到底是怎样做到这一点呢,这就是ERP项目目标应该体现的了。是降低库存还是加快应收账款回收?是减少工序等待时间还是降低废品率?是缩短配送决策周期还是更好地落实成本变动的责任?……没有比一个务实的目标更能引导项目走向成功的了。
地球人都知道——ERP是一把手工程。
在整个实施周期内,ERP是项目经理的项目。制定可行的计划、鼓舞士气并率众执行、解决执行中的关键难题是项目经理的三大任务。诺亚造舟有计划、大禹排水也有计划;鲧造堤、禹修渠,过门不入胼手胝足都是执行力;解决了龙门山这个难题,河道于是大通。问问ERP项目经理,成功的故事多出自这三大任务。
同时,ERP系统是企业每个操作者的系统。无论是项目团队还是最终用户,都要理性面对。冯斯·琼潘纳斯把人分为“普遍主义者(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人)”和“具体主义者(如中国、韩国、马来西亚人)”。前者提倡“惟一最佳方式”,即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一系列准则,因此非常容易接受这种被看作是企业最佳实践的ERP系统;后者则注重每个特殊情况下的特殊性,在看到ERP系统时,满眼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