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活动安排等多方面内容,这一切都有助于生成公司关键绩效指标和部门非财务类的关键绩效指标;
3、根据年度运作计划,各业务部门编制收入预算和成本费用预算,管理部门编制费用预算,同时生成各部门财务类关键绩效指标。财务部门在汇总各部门运作计划和预算后,形成公司资金预算和利润预算;
4、企业各级管理层利用管理报告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监控及决策之用。其中,管理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定期的财务分析与平衡分数卡的实施现状;
5、在经营目标执行的过程中,管理者可以借助于各种层次、不同频度的管理报告来监控经营进度,并通过高效的管理评估机制迅速采取相应的行动方案,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若有必要,甚至可以对原有的全面预算体系和关键绩效指标体系做出必要的调整,使之更好地适应公司实际经营情况和市场环境不断变化的需要,实现公司既定的战略目标。
可以看到:一方面,“安达信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关系示意图”中的全面预算与以前传统意义上的预算是不可混为一谈的两个概念。我们认为,全面预算不仅包含传统意义上预算的各个方面,而且还包含公司与部门的年度运作计划,共同构成公司战略规划细化及量化的具体表现,也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与战略规划的紧密联系。
另一方面,全面预算也是形成公司及部门关键绩效指标的主要来源,是整个绩效管理的基础和依据。通过预算与绩效管理相结合,使部门和员工的绩效考核真正拥有明确、可行的目标,促进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更好地符合战略规划的要求。
在“安达信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关系示意图”中,企业的战略、预算和绩效三者真正形成闭环,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只有通过三者的高效互动,企业才可能达成其既定的战略目标。而在此过程中,预算正是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二、怎样编制预算?
在明确了预算的含义以及预算在企业业绩管理系统中的地位之后,如何编制预算便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在以往的项目经验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企业往往由于忽略预算编制的方法论,错误地认为只要能得出最终结果,就可以不择手段。由此带来的后果不外乎:
1、预算编制耗时、耗力,操作成本居高不下;
2、预算管理过程中,常常会伴随某些不正当的利益纠纷;
3、预算编制的成果并没有得到公司员工的认同;
4、预算体系僵化,难以适应多变的经营环境。
传统认识误区2:“预算就是应该体现公司投资者与经营层的想法,从上往下地推进编制工作。”
某家民营企业集团的老总在编制预算过程中,屡次强调没有必要听取部门的广泛意见,只要经理层讨论、董事会通过就可以了,这样就可以迅速见效。但事实是,许多业务部门对于最后通过的预算中大部分目标值感到难以操作,最终抵制预算的执行,也不认同公司根据这些预算结果对部门业绩所作的评价。
传统认识误区3:“预算编制工作只要在年初的时候开始就可以了,完成之后可以用来指导整个年度的工作。”
某家国有企业在每年3月中旬左右,都会召开年度工作会议,因此传统上一直习惯于在该会议召开期间,提交全面预算的讨论稿作为议程之一。但是,预算无法用来控制第一季度的实际经营绩效,而且由于没有根据金融市场的变化对预算进行调整,很少能被真正用于考核与监控。
传统认识误区4:“预算编制主要是财务部的工作,其他部门只需要了解和知晓,必要时给予财务部一定的协助就可以了。”
许多企业总是将预算编制工作全部交给财务部,而且一般是作为财务人员的例行职责。其他部门很少直接参与预算编制工作,往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