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而之所以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其表现是审计工作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从根本上看,还在于审计工作保证了质量。否则,失去了质量这一根本,审计的良好社会形象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实施审计项目全面质量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1.以人为本奠定基础
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搞好审计项目全面质量管理的根本所在就是“人”。没有高素质的审计人员,缺乏全体审计人员的主动参与,再先进、再完善的管理制度,再科学的方法也发挥不了作用。这就要求以人为本推行审计项目全面质量管理,必须充分调动和发挥每个审计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力求使参与审计质量管理、提高审计质量、促进审计事业的发展作为个人价值自我实现的一部分,达到“人”与“事”的高度和谐、共同发展。
一方面,应进行质量教育和培训,使全体审计领导干部和每个审计人员牢固树立“审计质量是审计事业的生命线”的思想和严谨细致、刻苦学习的作风,增强参与意识和责任感,积极参加群众性的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另一方面,审计机关必须制定、完善各部门、各级各类人员的质量责任制,明确任务和职权,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以形成一个高效、协调、严密的质量管理工作的系统。同时,将质量责任同奖惩机制挂起钩来,确保责、权、利三者的统一,在审计机关内部营造审计质量人人有责,质量管理人人参与,人人为提高审计质量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工作的氛围和机制。
2.明确标准 贯彻准则
按照审计准则(包括审计署6号令)实施审计是对审计人员的基本要求,是依法审计和确保审计质量的基础和关键所在。
目前,我们审计机关面临的现实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被审计单位违法违纪的问题比较普遍,会计资料失真的现象相当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审计面临着很大的审计风险,而规避审计风险的关键是严格按照审计准则进行审计。然而,目前不少审计人员还存在不按照审计准则办事的现象。比如有些审计人员审计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审计准则操作,而是审计结束后再按审计准则的要求来补材料、补日记,表面上看审计方案、审计日记、审计底稿、审计报告等环节搞得“天衣无缝”。实际上,这不仅是审计操作与审计准则“两张皮”、 增加工作量的问题,而且潜在的审计风险会更大,必然影响到审计质量,最终影响到审计事业的前途和命运。
实际上,审计准则是一把“双刃剑”。它对审计人员一方面是一种约束,另一方面是一种保护。因为审计人员只要严格按照审计准则进行了审计,不存在失职渎职行为,就尽到了审计责任。即使审计过的单位再出现重大违纪问题,就完全是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各级审计机关和每个审计人员对此应该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并以开展审计项目全面质量管理为契机,切实抓好审计准则的落实,这是全面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关键。
3.围绕主线 全面控制
如前所述,审计项目质量是审计机关各环节、各部门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因此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部门和任何一个人的工作质量都会不同程度地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审计项目质量。这就要求在开展审计项目全面质量管理的过程中,以整个审计工作过程为主线,搞好包括审计计划(立项)、实施审计、审计报告、复核,到档案归档在内的每一环节的质量控制,搞好各部门工作质量的控制及其协调配合,搞好包括审计人员、审计组长、审计组所在部门负责人、审计机关分管领导、法制机构及其复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