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如何达到这些质量标准。信息系统项目的质量标准可能包括功能性、稳定性、经济性、生命力、适用性、可靠性、安全性指标、可维护性、移植性等信息系统产品指标和服务时间、服务能力、服务态度等客户服务指标。
(2)项目质量保证—定期评估项目总体绩效,建立项目能达到相关质量标准的信心。
(3)项目质量控制—监测项目的总体结果,判断它们是否符合相关质量标准,并找出如何消除不合格绩效的方法。
一个清晰的质量管理计划首先需要明确以下两点:一是明确将采用的质量标准;二是明确质量目标。现代质量管理的一项基本准则“质量是计划出来的,而不是检查出来的”。在质量系统内实施的活动都属于质量保证,质量保证的另一个目标是不断地质量改进。
基准比较分析法(Bench Marking)是一种用于质量改进的技术。
质量保证的一个主要工具和技术是质量审计。项目管理层应当具备关于质量控制的必要统计知识,尤其是关于抽样与概率的知识,以便评估质量控制的产出。
如何提高信息系统项目质量:强有力的领导、建立组织级项目管理体系、建立组织级质量管理体系、建立项目级激励制度、理解质量成本、提高项目文档质量、发展和遵从成熟度模型。
6、人力资源管理
项目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包括编制人力资源计划、组建项目团队和项目团队建设三个主要的过程。
7、沟通管理
项目沟通管理包括沟通计划编制、信息分发、绩效报告、项目干系人管理等过程。保证团队沟通顺畅的六点措施:
(1)有效的沟通者
(2)发布者
(3)避免沟通阻断器
(4)紧密矩阵式结构
(5)指挥室
(6)有效的会议。
如何改进项目沟通:使用项目管理信息系统(PMIS)辅助沟通、建立沟通基础结构、使用项目沟通模板、把握项目沟通基本原则、发展更好的沟通技能、认识和把握人际沟通风格、进行良好的冲突管理、召开高效的会议
8、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中包含6 个主要活动:
(1)制订风险计划—确定项目中风险管理活动的步骤。
(2)识别风险—确定项目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3)定性的分析风险—通过对风险的发生概率和潜在影响排定风险优先级,为后续的分析做准备。
(4)定量的分析风险—量化分析风险对项目目标的影响。
(5)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制定相应的策略,减轻风险对项目目标的影响。
(6)风险跟踪与监控—跟踪并监控识别出的风险,执行风险应对策略,并评估其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中的效果。
9、采购管理
项目采购管理过程包括:
(1)采购计划
(2)合同编制
(3)招标
(4)供方选择
(5)合同管理
(6)合同收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