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通过做这件事取得什么可交付成果?
3.时间非长河
过去,人们常把时间看成永续不断的“长河”。一件事情,今天做不完没关系,明天接着做;明天做不完也没关系,后天接着做……因为时间永远都会有。但是,在项目管理中,我们把时间看成临时的、一段一段的。做事情,必须按时开始、按时结束。
如果每件事都能按时开始、按时结束,资源浪费就会大大减少,工作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如果每个人的工作都能按时开始、按时结束,组织的执行力就会大大提高,经营业绩就会大大改善。无论对个人还是组织,按时开始、按时结束工作,都是提升执行力的法宝。
按时开始、按时结束,道理很简单,但多少人能一贯做到?如果你想要成功,难道不应该把这个简单的道理变成自己的习惯吗?如果大家想要更好地合作,难道不应该把这个简单的道理变成每个人的习惯吗?如果组织想要取得更大的业绩,难道不应该把这个简单的道理变成对每一个员工的要求吗?
4.经验不是用来照搬的
注重独特性,是把工作当作项目来做的重要原因,因为独特性是项目的风险所在,是项目的竞争力所在,也是做项目的人的激情所在。只要你有心,做出特色不是一件太难的事情。独特的你,一定可以在某些方面做出特色。
例如,你可以在某件事情上比别人先走一步,你可以设法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方面,你可以挑战传统、挑战习惯(并不是简单地否定传统和习惯),你还应该做几件别人做不了的事情来减少自己的替代品。
很多人容易“跟风”,看到别人做什么,就跟着做什么,很少考虑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不能另样做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跟风,似乎风险小。其实,没有风险,就是最大的风险。跟对了,没有什么价值,因为你只不过是大海中的一滴水,与别人没有任何差别;跟错了,则是你自己百分之百的错,因为别人不可能替你弥补损失。
跟风,其实就是凭以前的经验、别人的经验做事,导致太多的事情简单重复。凭经验做事,并没有错;但是只凭经验做事,就错了。过去的经验,只能证明在过去有效;别人的经验,只能说明在别人那里有效。即便仍然有效的经验,如果大家都照此做,你也照此做,那在你这里也许就失效了。所以,无论多么好的经验,都只是用来借鉴的,绝不是用来照搬的。
5.目标要逐渐细化
目标不能实现,不一定就是太大了,很可能是没有具体化、可操作化。在传统的“模糊美”文化之下,人们不善于甚至不屑把目标具体化、可操作化。模糊的目标,留给人们较大的想象余地和灵活性,而与之相应的代价是可实现性差,且没有硬性标准来衡量其实现与否,也就使人们容易找借口来推卸责任。
项目管理强调项目目标的具体化、可操作化。它不仅要求人们从范围、进度、成本、质量四个方面来定义项目目标,而且要求对每个方面都要详细到可测量的程度。项目管理的这种要求,是“精确美”文化的体现。
精确的目标,虽然灵活性较小,但可实现性大大提高,且便于用硬性标准来衡量实现情况,也就使人们没有办法找借口。西方人提出的“不能测量就不能改进”,对我们颇有借鉴意义。例如,你想要改进业绩,就必须把业绩可测量化;你想要升温或降温,就必须把温度可测量化。
根据逐渐细化的要求,各种体现美好愿望的口号和道理,也需要具体化和可操作化,以便真正落到实处。否则,只停留在口号层面和道理层面,再好的口号也没有多大作用,再好的道理也不能产出应有的效益。
6.发展应该是跳跃式的
通过做项目,实现跳跃式发展,改变将来的不能令人满意的状况,这是任何想要有所成就的人都必须认真考虑的。一个人如果只是循序渐进地发展,就很难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