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资源网

您的位置:项目管理资源网 >> PM 百科

如何量化技术团队的效能?

2021/4/16 18:32:46 |  1466次阅读 |  来源:网友转载   【已有0条评论】发表评论

需求的工作量不应该通过人日来评估,因为不同团队,对于相同功能点的开发时长是不同的。需求的工作量的单位应该是分解到最后的功能点数量。再细化一些,对于服务端是领域模型、领域服务数量,流程分支节点数量,对于前端、交互我不是很了解,但偏展示层可能更多的是页面区块、交互流程、行动点的数量。这些已经有量化的可能性了。

四  定义、衡量研发成本

研发成本,在一般的工程效能里面有时候会被简单的理解为人日,单纯的交付人日的衡量,其实比较简单,整个团队的人数*工作天数。但容易被流程设计者忽视的是,站在企业成本的视角,交付人日,可能还要按照开发人员的收入进行加权。从这个角度来看,技术团队效能里面的研发成本,准确的来说就是公司对于研发的金钱投入,包括购买服务器、云服务、培训、行政投入。

这部分对于提升效能的启发是:

哪些功能自研、哪些功能靠购买,有时候真的得算一笔帐。

软件开发是一个边际成本递减的行业,如何让功能更简单的得到复用,可能是对效能提升最有帮助的部分之一(复用50个人日的功能模块,就几乎等于省了50人日的研发成本。当然也可能存在复用及后期维护的成本大于新建成本的情况,需要有良好的设计去规避)。

五  定义交付时长

我自己之前曾经陷入一个误区,认为交付时长就是从开始开发,到完成上线,这个就是交付时长。但是回到客户价值这个维度来思考,技术团队交付时长(这个时候可能说产研团队更合适一些),应该是从业务的一个想法,到验证、立项、完成发布、灰度,到最终用户可以真正使用的时长。

于是单位价值的平均交付时长,就变成了以下公式:

需求的交付价值量/需求功能真正被用户使用的时间-业务提出该功能、产品立项的时间

六  如何衡量交付时长

衡量交付时长其实也比较简单,记录下业务提出该功能的时间以及功能开发的时间。难点可能是整个价值流交付过程中细化的指标,而细化的指标更能帮助我们发现问题。于是我们可以从一般项目的生命周期来看,哪些节点的时长会影响我们的交付:

需求立项到评审的时长

需求评审到技术方案评审的时长(如果项目很大可能会有多个层次的设计方案)

技术方案评审完成到开发完成自测的时长

自测的时长

多端联调的时长

测试的时长

bug验证的时长,bug的数量(reopen可以数量+1)

环境部署等待的时长

代码合并的时长(主干发布的情况下)

回归的时长

发布的时长

灰度的时长

这部分对于提升效能容易忽视或有启发的点是:

需求的拆分成基本的功能闭环进行迭代(以不引入或少引入测试的重复回归为标准),或许能比较有效的降低需求价值量的平均交付时长。

自测充分、减少bug数量,最终减少联调、测试回归的次数和时长,在一定的单测覆盖率要求以前,是收益大于成本的。

代码合并有时候冲突解决很麻烦,会导致一次部署的时间很长,且代码合并引入了更多次的测试回归工作(这可能是某些BU往主干开发分支发布走的原因之一)。所以基于业务的理解,进行应用的拆分,减少单个应用的并发数量,也可以提升研发效能。

在缺乏有效的项目管理的情况下,资源的相互等待可能是项目延期的一大因素,有时候某端开发完了,另一端资源没到位,一直不能联调提测。项目管理的同学对于资源目前的分工和瓶颈应该给上游及时的反馈。

容易陷入误区的点是:

技术方案(架构、详细设计)的评审既然是很大的一块耗时,是不是可以直接写代码,少写方案。我理解在技术方案写不熟练的情况下,写技术

    项目经理胜任力免费测评PMQ上线啦!快来测测你排多少名吧~

    http://www.leadge.com/pmqhd/index.html

“项目管理生根计划”
企业项目经理能力培养和落地发展方案下载>>

分享道


网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认为侵权请联系我们,将于1个工作日内作出处理!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0条 】
网友评论(共0 条评论)..
验证码: 点击刷新

请您注意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您在项目管理资源网新闻评论发表的作品,项目管理资源网有权在网站内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