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资源网

您的位置:项目管理资源网 >> PM 百科

项目管理案例分析:失误的缘起

2012/10/30 12:55:57 |  3421次阅读 |  来源:网友转载   【已有0条评论】发表评论

案例背景:

甲公司是一家大型系统设备的提供商,在这个市场占据了近50%的市场份额。这种技术是近4、5年才兴起。甲公司原就具备较为深厚的相关技术基础,抢得了先机,为行业内很有影响力的客户提供了一套设备,并获得成功。因为存在一定的技术门槛,有的竞争对手出现了项目管理失败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甲公司凭借良好的业绩和强有力的市场营销推广,取得了50%以上的业绩。但由于甲公司管理出现了一定问题,同时又同时开工的项目较多,使得很多项目出现了严重的延期交货,并且在调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

  乙公司是一家较大规模的潜在客户,一直在关注该新技术的应用,同时也比较保守,希望等到该技术大批量成熟应用后,再进行采购。在08年、09年一直与甲公司保持电话联系,先后2次派人前往甲公司考察交流,并多次讨论技术方案。2010年下半年,该公司终于决定在一个项目中使用这种新技术。甲公司派出了营销人员与技术人员进行交流,并提交了技术方案,但没有进行深入的营销工作。

  随后甲公司就一直等待乙公司的回复。直到2010年年底,突然接到乙公司的通知,将在半个月后进行招标。甲公司表示,很多方面还需要进行深入的技术沟通,才能进入招标,建议延后招标,但遭到了乙公司的拒绝。甲公司的营销团队经过讨论,认为这个突然的通知是一个不利的讯号。

为最后争取该项目,甲公司由主管营销的副总经理带队,带技术人员和销售人员立即前往乙公司交流。通过约见内线,了解了乙公司内部的一些情况:2010年前为民营企业,公司董事长大权独揽。2010年被某大型投资公司收购,董事长套现了大部分股份,但仍任董事长,2010年8月份公司改为事业部制,成立了5大事业部。公司的中层领导因为基本上都有公司的股票,这次全部套现,最少的都超过百万。

  原来一直接触的人员都留在了最大的事业部,但该项目是另一个事业部的。经过分析认为可能的关键人有:最大事业部的技术专家(因为接触该技术时间较长,相对专业)、项目事业部的领导和专家、公司主管领导。

  随后开始对可能关键人进行一一拜访。

  因过几天就要过年了,留给甲公司的时间只有不到2天,因此重点拜访了一些专家型领导,而且很多人都是第一次拜访。努力从公司实力、业绩、技术上入手,打动客户。应该说这次拜访的效果还是较为明显,据内线透漏,公司主管领导对我司评价较高。过完年,甲公司前往投标,评标的人与原来预计的可能关键人出入不大,报出的价格比主要竞争对手低了5%左右。结果宣布出来却不是甲公司中标。甲公司上下都很诧异。

  事后甲公司组织冷静分析,这个项目甲公司还是在很多地方存在失误:

  1.在乙公司已经决定使用新技术的情况下,甲公司只是进行了浅层的销售工作,对乙公司的真实情况没有摸透。甲公司仍以为项目还处于前期阶段,致使很长一段可以做销售工作的时间被浪费。

  2.乙公司的组织架构已于2010年8月份做出了重大调整,甲公司却没有获取到这一重大信息,却仍然以原联系人进行沟通,造成新出现的关键人没有得到关注,这也是对乙公司真实情况一直不很清楚的原因之一。

  3.竞争对手活动其实一直都很频繁,但甲公司对这一重点情况,确一直到投标前的拜访中才获得。

  4.甲公司的售前技术支持力度不够。因为这种系统项目都不是标准产品,需要有丰富的项目经验和技术知识,才能给客户进行技术指导和引导。但甲方因为困于在建项目,无法将优秀的技术人员抽出进行售前。给乙公司造成了不便,也留下

    项目经理胜任力免费测评PMQ上线啦!快来测测你排多少名吧~

    http://www.leadge.com/pmqhd/index.html

“项目管理生根计划”
企业项目经理能力培养和落地发展方案下载>>

分享道


网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认为侵权请联系我们,将于1个工作日内作出处理!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0条 】
网友评论(共0 条评论)..
验证码: 点击刷新

请您注意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您在项目管理资源网新闻评论发表的作品,项目管理资源网有权在网站内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