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上述关于风险管理的最新研究思想及中国项目风险管理的现状与需求,结合伙伴关系在风险管理方面的优势,本文提出了基于伙伴关系的项目风险管理模型,该模型可以从伙伴关系平台、风险管理体系和建立多视角多层级考核体系促进项目风险管理,使项目的各参与方积极投身于风险管理,并使项目范围内的风险管理活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成为全过程项目管理的一部分,使风险管理目标与组织目标和项目目标融合,并使风险管理成为项目各方参与的持续过程。该模型中伙伴关系平台为组织根据风险管理责权进行项目风险管理提供资源支持,而组织间和组织内高效管理风险的动力来自伙伴关系理论双赢思想的延伸——项目利益/风险公平分配的激励制度。
1.伙伴关系平台
伙伴关系旨在整合项目开发所有组织的资源,其中项目开发核心企业居于中心地位,因而需建立以项目开发核心企业与咨询机构、设计、监理、承包商、供应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当地居民、用户和金融机构等利益相关组织参与的多层级伙伴关系模式,这属于“利益相关人级管理模式”,是相对于“项目级管理模式”和“组织级管理模式”的组织创新。在组织研究领域,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组织存在的目的、价值、方式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变和创新:要修改组织价值的评价准则,从只关心自身利益到关注组织的社会、生态、环境价值;要拓展组织利益的相关群体,从只关心组织拥有者利益到关心所有相关者的利益[9]。
在伙伴关系平台中,需包含不同要素,这些要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行为要素,包括共同目标、态度、信守承诺、公平和信任,其中信任是核心;另一类是交流要素,包括开放、团队合作、有效沟通、问题处理方法和及时反馈,这五个要素互相关联。行为要素属于互信机制,其作用在于能促进交流要素的有效实现,因为如果各参与方能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愿意充分地沟通,使各种信息顺畅交流,则能获得两方面的好处:一是可让信息流动加快,从而提高工程实施效率; 二是可鼓励各方分享经验和对问题的看法,即增加了用于决策的数据,使决策更为科学,从而使决策价值最大化。因此,伙伴关系平台需建立项目利益相关组织之间的合作模式、互信机制和交流方法,通过综合协调和利益平衡机制,实现项目管理各参与组织的资源、信息共享及整合、优化。
2.组织风险管理体系
伙伴关系是帮助项目参与各方更快、更多地获得和处理项目信息以支持决策。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决策者所掌握的信息通常包含不确定性,依靠不完全信息决策实质上是一个风险管理问题。风险管理所处理的是包含一定不确定性因素的事件,即如何使各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后果减少到最低程度。决策的效率与所掌握信息的完全性有直接关系,公式如下:
ξ(决策效率)=所掌握信息的价值/完全信息的价值
然而,利用所获得的信息,各参与方要实现决策价值最大化,前提条件是组织和个人具备相应的风险管理知识和技能,以及相应的风险管理技术环境。为此,组织风险管理体系中企业部门职责应明确风险管理的具体程序。
风险管理的主要步骤包括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等部分,每部分程序均要设置合理,方法明确,部门和管理者都可以依据这些程序处理与己相关的风险。鉴于外部资源、信息对组织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组织风险管理体系的每个部分与伙伴关系的交流要素要直接相联,以使各组织贡献的信息能迅速进入风险管理系统。此风险管理系统将为各方搭建一个风险管理平台,促使参与者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的知识与技能都能得到提高,从而能有效地管理项目风险。
3.项目风险管理
在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