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曾经在一篇文章中已经分析过:
随着中国国内经济出现疲软,工业化进程进入黄昏期以及环保标准越来越严,国际工程市场的重心逐渐从中国转向中东、东欧和东南亚。其中中东市场更是国内外工程公司的兵家必争之地。
中东素有“世界油库”和“石油海洋”的美誉。全球探明石油储量1万亿桶,其中62.1%都在中东特别是波斯湾地区。其石油蕴藏具有储量大、油质好、成本低以及产量高的优点。依靠石油出口的中东国家农业基础普遍薄弱。凭借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新建化肥厂,促进农业发展也正成为中东国家政府以及大型企业的重要日程。
再者,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如伊拉克重建给全球工程市场创造了大量公路、地铁、高架等的建设合同。总之,无论是石油石化公司、传统化学工程公司还是建筑工程公司都有望在中东市场分得一杯羹。
但项目经理准备好迎接“阿拉伯的夏天”了吗?
2010年底自突尼斯开始,蔓延北非和西亚大量阿拉伯国家的人民起义(西方称“阿拉伯之春”)让各专制体很是头疼(头疼大军中包括中国)。
但进入八月后,相信“阿拉伯的夏天”给各位项目经理带来的挑战和折磨同样非常严峻。既然中东市场如此炙手可热,为了提高国际竞争力,中国项目经理不妨从应对“阿拉伯的夏天”开始。
一、影响项目进度
(1) 连续高温影响项目进度
中东地区的夏季通常从4月开始,热气到10月才渐渐消退,持续时间长达半年。室内极端高温可达45摄氏度,室外无遮蔽地方温度可达到55摄氏度以上。在如此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工人的工作时间缩短,工作效率降低。有些国家规定在夏季每班工人每天工作不得超过6小时或每周不超过36小时。而在国内每班工人的工作时间可高达12小时。
除了项目现场的工作被影响,很多事物性的工作也会被耽搁。因为进入夏季后为了避暑,很多政企人员都“消极怠工”或干脆外出度假,各部门都关门歇业。
(2)斋月影响项目进度
每年伊斯兰教历的九月为穆斯林的斋月。今年的斋月开始于7月20日。在斋月期间,除了病人、孕妇、幼儿、喂奶的妇女和在旅途中的人,所有信徒在日出后至日落前都不能吃东西,甚至不能喝水。这个时间段在中东地区大致从凌晨四五点到晚上八九点,长达16个小时。在如此炎热干燥的气候条件下,滴水不能进确实是个严峻的挑战。
在这样的情况下,项目经理又怎能要求当地劳工、业主人员、分包商等干系人正常工作呢?斋戒一个月后穆斯林将放假几天过开斋节。斋月损失的进度,项目经理只能面对、接受并想办法弥补。毕竟项目经理在海外做项目的第一要义便是尊重当地宗教、文化和民俗。
弥补的办法包括项目经理在制定进度计划时应首先识别活动的逻辑关系。由于不可改变的气候条件,有些活动之间是“外部依赖关系”。而项目经理应该充分利用活动的“选择性依赖关系”。在气候炎热时期多安排室内活动。气候条件允许时通过赶工或快速跟进完成被拖延或停止的活动。
除了准备排列活动顺序,项目经理还应积极使用PERT技术,考虑活动的最悲观完成时间和最乐观完成时间。通过蒙特卡洛分析,考虑各种可能发生的情景,做好项目时间的储备分析。其次项目经理应该提前和业主充分沟通,取得业主对进度延误的谅解,争取通过变更获得更多的时间。并且项目经理应该做好设备和人员的降温,以免设备损坏或人员伤亡,造成更大的损失。
二、影响项目成本
各种降温措施会增加成本,但最大的费用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