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大家可能会问,敏捷管理不是用在软件开发上吗,我又不是产品经理,敏捷管理和我有什么关系?在我看来,我们正处在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乌卡时代,市场环境商业环境变化飞快,技术更迭加速,工作的复杂性提升,创新性需求增加,在这样一个一切都在变,唯有不确定性是确定的时代,一个人,不管你做什么专业,不管你是否是管理人员,敏捷思维和敏捷管理方法已经成为我们所有人的基础能力。
这个能力好的人,相当于手里握了一张王牌,在业务发展的大潮中掌握了致胜的法宝。世界变幻如此精彩,你不能置身局外。要躬身入局。我喜欢那种像海绵一样学习,像战士一样实践的感觉。
下面我想分享的是我从敏捷的学习实践中收获的东西。
第一大收获是拥有了产品和战略思维,这是当今非常高大尚的理念,具体落地就是如何快速发布最小可用品,这个最小可用品逻辑可以扩展到个人发展以及业务实践上的具体应用。
第二大收获是如何打破严格分工的深井式组织,建立跨部门的网状合作机制,这个题目非常有意思,后面会详细介绍。
第三大收获是如何高效敏捷地执行项目。包括既简单又极具价值的每日站会的实施,包括敏捷和瀑布管理怎样融合使用,快鱼法则如何应用等等,这些都是我在业务实践中一直不断尝试探索,并通过复盘反思,迭代取得成功的东西。这些对我的商业和战略意识的提高都颇有帮助。我是实用主义者,所以我挑选的是那些价值高意义上重,但难度不高或者说适中的给大家分享。你可以看到图中的横坐标代表价值,纵坐标代表难度。
02
你在业务中有没有遇到这种情况,中国市场需要某种产品特性或某个解决方案的系统功能,而你的产品和系统恰恰就没有这个功能。这个功能已被作为行业标准写在招标书里,这是我们屡屡要被竞争对手攻击的痛点。
扎心啊。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是不是由于产品开发要降成本,这个功能被省掉了?其实不是。产品范围要尽可能满足所有客户的要求和控制产品成本是产品开发都要碰到的一道难题。
来,再问一个问题,你每天在用的手机,你平时常用的功能占手机所有功能的百分比是多少?猜一下。10%,50%,80%?这是我们的感觉。
来,下面我们看看专业公司对各种产品的综合调查结果,这是斯坦迪什集团的研究,它没有说明调查的是什么产品,其实各种产品的情况大同小异。大家看看啊,这范围蔓延多么惊人。只有20%的特性是经常使用的,64%的特性很少或从未被使用到。而我们真正特别需要的特性也许还没有。
这令人震惊的调查结果带来了两大问题需要我们思考和解决:
问题一:只有20%的特性是经常使用的,竟然64%的特性很少或从未被使用到。这是巨大的浪费啊,我们天天都在抱怨硬件成本太高,缺乏市场竞争力。不必要的范围蔓延是造成产品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问题二:这么多没用的功能加上了,而我们真正需要的功能可能还缺失。这导致了我们在市场上处于被竞争对手攻击的不利地位。
那么我们要问了,造成上述两个严重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我们先说第一个问题:这么多用不上的功能是怎么被加入设计需求的呢?
专业调查的结果是:研发产品经理和干系人,他们特别担心项目中后期的新的需求增加,会带来设计变更,所以要尽可能在初期确定范围,但实际情况是,在初期,很难弄清楚需求,甚至连客户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什么。那怎么办呢?为避免变更,就采取了“大而全”对策,把
?客户所需要的一切
?他们认为客户可能需要的一切
?客户想要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