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后评价是指对已经完成的项目(或规划)的目的、执行过程、效益、作用和影响所进行的系统、客观的分析,它是对已经完成的项目进行分析和价值评定的一种活动。项目后评价通过对项目的实施过程、结果及其影响进行调查研究和全面系统回顾,与项目决策时确定的目标以及技术、经济、环境、社会指标进行对比,确定项目预期的目标是否达到,项目或规划是否合理有效,项目的主要效益指标是否实现;通过分析评价找出成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并通过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为提高未来新项目的决策水平和管理水平提供基础;同时,后评价也可为项目实施运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从而达到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
现代项目后评价是范围更广泛、内容更深入、方法更科学的评价活动。在评价内容上,一方面,更多地要求对已经完成的项目对社会环境和健康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强调和细化了对项目管理的评估,注重评价项目管理过程如何导致项目结果,项目结果如何体现项目管理,从而更有利于具体总结项目管理的经验教训,提高未来新项目的决策水平,促进可持续发展。
基于项目后评价理论的发展,通常项目后评价总体应包括项目效益后评价和项目管理后评价两方面内容。
1、项目效益后评价
项目效益后评价是项目后评价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项目投产后实际取得的效益(经济、社会、环境等)及其隐含在其中的技术影响为基础,重新测算项目的各项经济数据,得到相关的投资效果指标,然后将它们与项目前期评估时预测的有关经济效果值(如净现值NPV、内部收益率IRR、投资回收期等)、社会环境影响值(如环境质量值IEQ等)进行对比,评价和分析其偏差情况及其原因,吸取经验教训,从而为提高项目的投资管理水平和投资决策服务。项目效益后评价具体包括经济效益后评价、项目的环境影响和社会影响后评价、项目可持续性后评价以及项目综合后评价。
1)经济效益评价。项目后评价的经济效益评价主要是指项目的财务评价和经济评价(或称国民经济评价),其主要原理与项目前期评估一样,只是评价的目的和数据取值不同。
2)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后评价的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照项目前期评估时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重新审定项目环境影响的实际结果,审核项目环境管理的决策、规定、规范、参数的可靠性和实际效果。实施环境影响后评价应遵照国家环保法的规定,根据国家和地方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相关产业部门的环保规定。在审核已实施的环评报告和评价环境影响现状的同时,要对未来进行预测。对有可能产生突发事件的项目,要有环境影响的风险分析。如果项目生产或使用对人类和生态危害极大的剧毒物品,或项目位于环境高度敏感地区,或项目已发生严重的污染事件,那么,还需要提出一份单独的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报告。环境影响后评价一般包括五部分内容:项目的污染控制、区域的环境质量、自然资源的利用、区域的生态平衡和环境管理能力。
3)项目的社会影响评价。从社会发展的观点来看,项目的社会影响评价是分析项目对国家(或地方)社会发展目标的贡献和影响,包括项目本身和对周围地区社会的影响。社会影响评价一般定义为对项目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产生的有形和无形的效益和结果所进行的一种分析。
4)项目的可持续性评价。项目可持续性评价的要点包括如下3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