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项目相关方,是指与项目之间存在利益关联的各方。没有项目的存在,项目相关方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据,但是没有项目相关方,项目也就不存在。为了解决这种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可以从我们自己的需求出发,采取“主观上为自己,客观上为他人”的中庸策略。当自己的需求明确以后,那些能够对自己目标产生影响的人就成为自己的相关方。当然,对他人而言,相关方的识别也是如此。项目相关方不仅是相对于项目而存在的概念,更主要的是相对于人的需求而存在,在中国的俗语中就是“要做事,先做人”。
越是变化的世界,我们越需要内心的稳定。只有内心的稳定,我们才能找到一个参照物,才能通过全面对比而更清晰地看到外界变化。《大学》中有言:“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也就是中国人常说的“定力”。
项目治理的核心就是建立关系,即根据需要在项目相关方之间建立各种各样的关系。这些关系有些是权力关系,有些是经济关系。但不管如何划分,也不管相关方是来自同一个企业还是不同的企业,在这些关系中人际关系是万万忽视不得的。
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在商业社会中存在局限性,因为它假设人们的价值观是一样的。正如司马辽太郎所言:“从古到今,人类创建出许多理论体系,并信奉这些体系。其实大多数体系都是建在谎言这样脆弱的基础上的。刘邦没有学识,也正因为他没有学识,不论是儒家还是道家学问中那种虚伪的东西,他也没有沾染。”
对于项目治理来说,相关方的价值观很可能是不一样的。会做人,是以自己的价值观为中心的,而做事则要在所有相关方的价值观中取得一个彼此都接受的解。工作中做事,生活中做人,两者是并联关系而不是谁先谁后的串联关系。将二者区分开来,可能既能做人又能做事,将二者混为一谈则很可能难以成事,最终也难以做人。
注重做人的人会要求做事的方式符合其做人的原则,而注重做事的人则要求做人的方式符合其做事的原则。这就是为什么管理就是“用正确的人按照正确的方式将正确的事情做正确”的原因。
项目治理要想成功,首先项目必须是正确的,是符合相关方价值需要的。确定了正确的事,才能谈到寻找正确的人。注意,这里说的是正确的人而不是好人或坏人。好人和坏人是针对我们的价值观而言的,而正确的人则是针对任务而言的。当然,正确的人并不排除他们也符合我们的价值观,但要小心的是,我们的价值观未必是别人认同的、未必是正确的、未必是有效的。
在VUCA时代,管理项目相关方不是一次性的瀑布型过程,而是不断试错的螺旋式演化过程。
第一步,确定自己的期望和目标
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我们常常把目标和达成目标的手段混为一谈。一个简单的例子就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在企业进行市场计划时,常常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分析竞争对手上而不是放在分析客户需求上。我们习惯性地认为打败了竞争对手就等于赢得了顾客,就等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因此,在项目竞标时打价格战是家常便饭。等打败了竞争对手后,为了弥补价格战造成的恶果,偷工减料、变相加码、“胡子工程”“钓鱼工程”等现象层出不穷,其结果是既损失了信誉也损失了长期利益。这种不会做事的结果将导致做人也不厚道。
中国人做生意不太相信合同,而相信关系、相信朋友,可是,因为“宰熟”而使朋友之间反目成仇的情况也屡见不鲜。由于自己的目标定义不清,执行过程必然不坚定、必然容易受到其他机遇的诱惑,从而使项目价值联盟可靠性很差,项目治理结构也很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