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对下属说过“你需要有更强的意识”,下属却迟迟没有改变。
明明告诉过下属“你只要为团队付出,自然会得到更好的评价”,下属还是只顾自己。
本来想给下属提建议,结果说着说着,却偏离了本意。
“不管讲多少次,下属依然故我。”
“我说东,下属却往西,真令人头疼。”
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体验?
“以为自己已经讲清楚了,可下属并没有听进去。”这种沟通上的问题每天都在发生。
语言既可以是武器,也可以是凶器。
恰当的话语能够提高下属的积极性,使他们快速成长。
相反,管理者不恰当的发言会导致其与下属之间的信任关系遭到破坏,类似的事例可谓数不胜数。
再者,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扩散,领导者的发言成了全世界的焦点。有的领导者讲话条理分明,令人心服口服;有的领导者含糊其词,不知所云。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讲话”的重要性。
这些场景表明,只有会说话、能够打动人心的领导者,才能赢得下属的追随。
讲话水平的差距体现了领导者的实力之差,这么说也不为过。
因此,领导者必须锤炼自身的语言。
不过,语言尽管重要,却不是讲了就足够了的。
即使同样的内容,也需要根据接受方的实际情况,使用不同的话语、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达。
在管理者看来,经常出现以下类似的“错位”:
● “我明明是为下属好,下属却觉得我的话很刺耳。”
● “我只是循例提醒一下,下属却觉得遭到了严厉批评。”
管理者在说话前,有必要从客观的视角模拟一下,看看自己的话会给他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商业模式的生命周期变得越来越短,人们对成果的追求也越来越求“短平快”。
过去,新员工进入企业后,就算在一段时间内没办法成为战斗力,企业从长远考虑,也不会过于苛责,这是当时的风气。
但是,如今的企业已经失去了这种从容。
这是一个事事讲效率、讲结果的时代。
这是一个追求“短平快”的时代。
再者,对劳动方式改革的提倡,也要求人们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工作。于是相应地,人们在单位时间内的工作量不减反增。
倘若管理者紧抓一线工作不放,不将工作授权给下属,不仅自己的时间会变得越来越少,承担的责任也会越来越重。
在这样的环境下,管理者在对下属讲话时,用什么样的话语,才能让下属明白,并且采取恰如其分的行动,成了一个难之又难的问题。
比起锻炼商业技能,搭建运作机制架构,管理者的一句话往往更能给下属支持,带来勇气与干劲,成为一剂“催化剂”,推动下属成长。
优秀的管理者麾下必定有优秀的下属。
一、对做事缓慢的下属可以这么讲
有没有办法让追求工作品质的下属既保持积极性,又提高效率?
加班的确有弊害。努力工作是好事,但加班造成的疲惫有可能导致次日工作品质的下降。因此,应尽量鼓励下属在上班时间内完成工作。
一家人力服务公司的企划部主管A为经常加班到深夜的下属C而感到苦恼。他希望C能“更快完成工作,消灭加班”。
C是一位工作勤恳、认真的员工,他不会动不动就找上司说“不知道怎么办”,而是喜欢自行思考解决问题。
不依赖上司,喜欢独立思考,自主工作,这其实是责任感出色的表现。
前些日子,C被安排写策划方案,虽然按时完成了工作,前一天却加班到深夜。
C在工作品质方面虽然没问题,但主管A希望他能快一点完成工作,于是跟他谈了一次话,了解他在写策划方案时“哪里花的时间最多”。
结果才知道C将时间都用在了思索口号上。为了想出精彩的口号,C花了半天在网上寻找灵感。
正因为下属这么认真,所以自己必须为他做些什么。A的这一想法变得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