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人问我:我想调个人,调不动怎么办?
我觉得要把这件事变成一个制度,不能妥协,没有商量。当然,跟员工沟通的方式可以很委婉,但是这个决定绝不改变。
阿里对于很多变化都是这样决定的,即变化本身的制度化,这也是阿里保持组织柔性的秘诀。
变化本身的制度化代表了什么呢?是定期的自我调整。
01阿里B2B培养人才的秘诀
我以前在阿里做中层管理者、带区域的时候就很清楚,一年左右肯定就要换区域。组织让我变动,就是要变。它不是一个应对方案,也不是一个应急方案。
很多公司的组织架构变化是应急方案,但阿里不是。在阿里内部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如果你在一年内没有换过5次老板,你肯定没有看到真正的变化。
在阿里,变化是一种常态的制度,已经形成了规则。
在阿里B2B,有这样一个用人的理念,就是一个人如果只能带广东的队伍,带不了北京的队伍,他很有可能就不是一个全方位的管理人才,因为地域的不同会带来文化上的差异,可能会导致管理者在管理维度上的缺失。
所以在B2B早些年,人员在前后台的调动、在不同城市之间的调动是很频繁的。比如我,虽然我的整个阿里生涯才5年,但是我曾经在4个城市担任过区域经理。
这种人员的流动和变化,在B2B早期成为了一种很好的培养干部的方式,同时也能够让员工避免孤岛思维。
如果你一直在同一个岗位上,很容易就会形成这个岗位带给你的习性或惯性。但是如果你在前后台轮岗,像我就是从业务到人力资源,这样能够培养多重视角,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组织板结。
而且,员工在一个岗位上待久了,很容易会有舒适感。而我们既要给员工安全感,同时也要打破舒适感。要实现这一点,背后需要有很多管理理念去支撑。
阿里的柔性是一种从业务中走来的形态,然后慢慢地固定、沉淀为一种制度,最后成为一种文化。这需要一个过程。
所谓的柔性化组织,一开始一定是因为业务高速成长和变化而导致人才跟不上,所以我们就把人才东挪西挪,但是后来发现这种挪动对于人才的培养很有价值,所以就进一步沉淀为一种文化形态或者制度。
也就是说,柔性化组织是一种沉淀、梳理及总结之后的产物。
02追求柔性要注意两点
很多企业追求柔性,但效果却特别不好,关键就在于它是为了柔性而柔性。比如,政府机关、大学、家族企业,还有一些资源性垄断行业,就不一定适合柔性化组织。
现在很多互联网公司也在追求柔性。但是,有两点需要注意:
第一,要看到“柔性”显性的一面。比如在招聘的时候应该去招那些愿意接受变化的人。这是核心。等于是在招聘环节就做了一个辨别。
第二,要培养外部的战略视野。我们看内部会发现我们是为变而变,但是外部也一直在变,所以,内部的变化应该跟外部的变化结合。
再来看阿里,为什么阿里的组织变化这样频繁?
第一个原因是,阿里是互联网企业,互联网企业的组织肯定变化速度快,这是基因决定的。
第二个,阿里很多文化都是源自当年的B2B,先在B2B被印证有效,然后传到其他业务块,如果有效就会被发扬光大,如果没有效,就可能慢慢衰落。
03学习三板斧思维
说到阿里的管理,大家肯定都听过“三板斧”。三板斧在阿里内部有两种形态。第一个形态源自马云的管理思想。
马云认为一个管理者不要学太多东西,一定要学会化繁就简,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跟高层管理者,每个人学三招就可以了。
比如基层管理者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