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实验人员抓了5只猴子,将它们关在一只铁笼子里,然后在笼子上端挂了一串香蕉。起先,猴子们争先恐后地跳起来抢香蕉。只要有猴子跳起来,实验人员就打开高压水龙头放水冲它们。经过多次重复,吃尽了苦头的猴子们学乖了,它们不再跳起来。于是,实验人员从铁笼中抓走一只猴子,放入一只新猴子。这只新猴子看到铁笼子上端有香蕉,就跳起来拿。它刚跳起来,就被别的猴子给摁住了,甚至个别猴子还打了这只新猴子。
新猴子莫名其妙地挨了一顿打,几次下来后,它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能跳起来拿香蕉,只要跳起来就挨揍。于是,它也蹲着了。实验人员又从铁笼中抓走一只老猴子,放入一只新猴子,这样的事情又重演了一遍。就这样,5只老猴子被一只只拎出去,5只新猴子被一只只换进来。最后的结果是,没有一只猴子跳起来拿香蕉,而它们都没有被高压水冲过。
企业文化是在长期的过程中慢慢积累的,往往是不成文的习惯。它必须要有足够长时间的沉积过程和通过一些人的传承。
3、处理好“变”与“不变”的关系
项目管理所有的困难都能追根溯源到一点:变化,如技术的变化、人员的变化、环境的变化等。这些变化带来了项目的风险,带来了项目效率的低下;同样,这些变化使我们在管理项目时常常不能依赖于企业文化。当一个项目需要由多个企业共同完成时,更不能依赖某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不同企业的文化不相同,而项目却不会提供足够的时间供人们去慢慢适应、磨合。
那么,我们能不能以变化应对变化呢?《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告诉我们两只老鼠以变化适应环境变化的成功故事。该书出版后,很多企业买给员工看,告诉他们:环境变了,你们也要适应变化,要改变自己。
2006年第1期的《读者》上刊登了麦尔教授观察老鼠适应变化能力的实验,这个实验可以作为《谁动了我的奶酪》的续集:刚开始,当实验人员变换奶酪摆放的位置时,老鼠经过摸索,也变换自己的搜寻目标,从而使自己吃上奶酪。可是,经过多次的变化,老鼠却不再愿意改变自己,而是疯狂地往一个地方寻找,结果将自己饿死了。
这个试验的结论对人类同样适用,当客观环境改变后,人们发觉惯有的方式已不能解决问题,便产生恐惧和焦躁。尽管人们会改变自己去适应新的环境,但在遭受不断的恐惧、焦躁、挫折和失败后,人们就会固执地以旧有的方式去应对新的情况而不计后果,最后干脆放弃努力以崩溃结束。
尽管“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项目都是独特的,我们必须有新的方式、方法去对待它们,但是,这种变化不能过度,否则我们就会崩溃,就不能成功管理项目,更谈不上保证项目的执行效率。成功的项目管理需要处理好“变”与“不变”的关系,我们必须学会在企业文化靠不住时如何稳定、有效地管理项目,如何稳定、有效地管理企业。
介于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之间的是管理原则。众所周知,我们国家在外交方面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家政治体制方面有“四项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在几十年前就被提出来了,在这几十年中,国际形势、国内形势千变万化,国内外的领导人也多次更替,国家很多法律制度也为了适应新的环境、满足新的需要做了多次修改。但是,这些原则却一直没有变,在千变万化的外交政策、政治环境下,它们依然有效,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我国能够“以不变应万变”,使政治环境得以稳定。
各个国家文化、政治体制均不相同,各国外交政策也不相同,在这种环境下,如果以一种制度来确定我国与上百个国家的外交政策是行不通的,期待这些国家都能有共同的文化更是可笑的。但是,这些国家都能够在“和平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