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专业规划应对拍脑门
项目经理在管理项目时,经常会碰到如下的情况。
上司:“小张,你那项目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完成?”
下属:“80天左右吧,王总。”
上司:“别跟我说‘左右’,准确一点,究竟多少天?”
下属:“那就80天。”
上司:“80天太长了,给你50天吧。”
下属:“50天实在太短了,王总。”
上司:“那就65天吧。别再讨价还价了,就这么定了!”
下属:“好吧。”
上面的对话是很多项目计划诞生过程的生动描述。这种情况的最大问题是整个计划过程变成了讨价还价式的拍脑门。上司在拍脑门,下属同样在拍脑门,先不论谁拍得更准确,单就谁的脑门更硬来说,下属就输定了。因为上司具有职位上的天然优势,下属即使把脑袋拍成烂西瓜也不可能赢。
作为专业的项目经理要知道,应对拍脑门的最好方法是进行专业的规划。在项目前期,一般可以进行类比估算或参数估算,此时的准确度只有-25%~75%,也就是误差区间最大可能是100%。
经过调研、设计、分析之后进行详细规划,准确度可以达到-5%~10%。所有的计划都是对未来的猜测, 科学的方法会让这种猜测的偏差变小,拍脑门的方法看似精确,但不确定性很大。采用拍脑门的方式也要遵循集体拍的原则,即项目管理上最常用的“专家判断”。为了估算得更准确,我们通常要将大的工作分解成小的工作包,以便做到信息透明(即可估算成本、进度和风险)。另外,如果考虑到风险,我们还可以用三点估算的方法,甚至可以用蒙特卡罗方法来计算项目成功的各种概率分布情况。
从本质上讲,公司领导下派任务的时候也很无奈,因为他并没有更多的信息能够做出科学的决策,此时公司领导非常渴望有人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当看到下属不但没有提供更多的信息,反而是同样采用拍脑门的方式来对抗公司领导时,这种双输的博弈就开始了。
另外,科学的规划也是后续有效执行和绩效考核的基础,没有科学的规划,工作的好坏根本无从谈起,最后考核与评价也只能采用拍脑门的方式,但往往很难那么巧合:上司和下属的脑门拍到一起,并且皆大欢喜。
以理性逻辑应对感性经验
在项目管理中经常碰到一些所谓权威人士,在讨论问题时气势逼人,但本质上就是从感性经验出发。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应对呢?笔者建议用项目管理的专业思维和逻辑来应对,下面是项目管理常见的专业思维模式。
逻辑思维往往和理性连接,直觉往往和感性关联。项目管理科学有几个关键的逻辑思维,只要抓住逻辑思维本质的东西,无论事物如何变化你都不会惊慌失措。这些逻辑思维有:分类分级思维、不求完美思维、整体最优思维和PDCA循环思维。
(1)分类分级思维。当纷繁复杂的事物都需要处理时,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先分类,减少信息处理的维度;如果分类之后还不能兼顾所有方面,就要考虑分级,先抓重点。
(2)不求完美思维。分为事和人两个方面。项目上的事跟项目的特点相关,因为项目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开始时无法制订完美的计划,需要根据渐进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