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的崛起,与拥有一支强大的新军密不可分。毕竟当时是大争之世,对外还是要靠拳头说话。
那么,秦国的新军是如何从无到有,从有到战斗力超群的呢?
我认为,秦国在打造这支新团队的过程中,至少有三点是可以学习的:
一是,找到靠谱的团队总指挥官,给予信任和授权。
二是,大胆用人,建立干部梯队。
三是,发掘个体成员的才干,因材适用,发挥特长。
下面我就来详细地说一说。
01任命总指挥
秦魏两国有百年血仇,魏国又一直对秦国虎视眈眈,一场终极大战难免。秦国需要为这场大战提前做准备。
秦国兵力不足,兵器落后,如何改变?根本途径就是训练一支新军。而一支强大的部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少则两三年,多则三五年,所以需要提早谋划。
商鞅找来年轻军官车英,任命他为秦国国尉兼领新军主将。
车英是秦孝公自己发掘培养的人才,此前曾多次立功,深得秦孝公和商鞅信任。但是车英却提出:国尉是国家重臣,我资望不足,只做新军主将这样最好。
国尉是主管军政、级别很高的官职,只比商鞅的大良造低一级。所以车英有顾虑:担心自己年轻资望不够,老将领和老员工不服,晋升太快招人嫉妒,等等。
但是要知道,职位的晋升不仅是上级对你的肯定,更意味着更高的期待和更大的责任。说白了就是,给你更高的职位是希望你能够干更大的事,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所以商鞅驳斥车英:如果资望有用,那还要变法做什么?大争之世,论才不论资!
打造新军对于秦国来说是战略级的项目,对于这样的大项目,一定要选择有能力的人来负责,因为它关系到秦国的生死存亡。
而且商鞅也说了,训练新军,牵扯的头绪极多,比如兵员征发、铜铁原料、兵器铸造、军粮调拨等等,你若没有兵政权力,如何与各级县属打交道?这是做事,不是给你平白加爵。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领导者在分配任务时,不仅要给予相应的决策空间,还需要给对方提供相应的资源上的支持。这也是很多管理者容易忽视的一点。
授权不是简单地将职权下放下去就完事了,对被授权人还要做到给钱、给人、给资源,给工具、给方法、给方向。这样不仅可以帮助被授权人更好地设定行动计划,也能够给予对方更多的信心和能量。
02建干部梯队
人员招募好了,就要建立编制,以便管理。但是,新军面对的一个问题是:缺乏基层管理者——千夫长。
一线干部是带领员工冲锋陷阵、做执行的重要力量。五万大军,需要50个千夫长。车英从裁汰的旧军里遴选了24位千夫长,还有26个空缺。
为什么不从新兵中选呢?一是招募的新兵,大多没有作战经验;二是招募的新军中,很多是新国人,也就是解放了的奴隶,从中挑选千夫长,老国人和老世族子弟心有不满。
他们觉得,奴隶和农民的子弟能做甲士,能立功得爵就已经不得了了,现在还让做千夫长,这不是要上天了。可见制度可以先行,但是观念上的扭转需要更长的时间。
秦孝公给出的解决办法是:亲自坐镇选拔千夫长。
这首先是提供一个公平展示的机会给备选者,告诉大家,不管你是老国人还是新国人,我唯才是用。
同时申明,新选出的千夫长都是代职,以后在实战中立功了,再给正式官位。这样既保证了政策的一致性,论功行赏,对于入选者也是一种潜在的激励。
秦孝公更是强调,大家都是秦国的新军,都是手足兄弟,没有贵族奴隶之分。如果你们在那边搞阶段斗争,破坏内部团结,一律按军法治罪。
团队的凝聚力,是团队分工与协作的基础,是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