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职场人经常说出毫无结构和层次的内容,把各种资讯和信息堆砌在一起,想到哪儿说到哪儿,好像一个穿得窝窝囊囊的人,一点站姿也没有,听众怎么能提起精神头儿听你说了些什么呢?
所以,要想让你的话入听众的“法耳”,必须让表达的内容“站立”起来,有一个完整有力的结构。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如何能够在日常表达中,找到有力量的逻辑结构呢?我的答案是——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原理
30年前,有人找到了一个答案,能够帮助表达者避免思维混乱,保持理性思考模式,它就是芭芭拉·明托和她的金字塔理论。
芭芭拉·明托是麦肯锡历史上的第一位女性咨询顾问。她的研究发现:思维清晰是因为这种思考有清晰的金字塔结构(Pyramidal Structure),反之,则不具备这一结构。
金字塔原理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它遵循科学规律。它和人脑思考的过程保持一致;不同的是,人们一般从金字塔底端往上思考,但表达时却需要沿金字塔自上而下地进行。
举例说明,当人脑看见很多数字1、2和3时,会首先将1分成一组,2分成一组,3分成一组,进而将三组数字以某种逻辑组成结构。
比如说,1+2=3,这样就可以把三组数字排列成以加法逻辑组合而成的金字塔结构。
金字塔结构要点可以归纳为以下三条:
每一层次的思想观点必须是对低一层次思想观点的概括。
每一组思想观点必须属于同一范畴。
每一组思想观点必须符合逻辑顺序。
金字塔结构看似简单,但对于表达者而言,却非常有用,它可以帮助我们梳理、提炼逻辑结构,从而带来更高的沟通效率。
这里主要讲的逻辑结构是钟摆逻辑和三角逻辑。
01
钟摆逻辑
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大帅哥兼大知识分子宋玉曾经被邻居家的女儿深深吸引,于是在《登徒子好色赋》中形容这位邻家妹妹:
“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意思就是再长高一分就显得太高了,再矮一分就显得太矮了,搽粉就显得太白了,抹胭脂就显得太红了。总而言之,就是刚刚好!
在这热烈的表白中,宋玉同学使用的结构就符合钟摆的逻辑,描述相互对立的选项,并建立起对“合理”的中间立场的渴望。
钟摆的逻辑结构依据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辩证推理:正、反、合。它能让你承认两种相异的观点,然后将听众引向中间立场,从而在僵局中实现行动。
钟摆逻辑有两种变化形式:激进形式和温和形式。
它们都是表达主张的技术,需要捍卫现状的时候适宜用较激进的形式,而当需要提出妥协方案的时候则适合较温和的形式。
1.激进形式
在这种形式中,你推翻两个极端,只留下中间立场。当你面对棘手问题,想要给出迅速、无可辩驳的回答(往往是支持现状)时,可以采取这种形式。
我们一起来看这样一个例子:为我们目前的预算辩护。
“一方面,我们可以把目前的预算削减10%,但是那将意味着,我们要减少基本的服务并降低服务质量;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要求经费增加10%以支持新的创举,但是今年的收入就会下降,同时业绩也会受到影响。
因此,我们提议维持目前的经费水平,并且利用现有的资源增加收入,这才是明智的决定。”
2.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