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值测量作为一种项目监控工具在我国使用得不多。主要原因是我们的项目 管理者粗放式管理惯了,不习惯于做较精细的管理工作。当然,在信息化建设这类高科技项目的管理工作中,对工作量完成百分比做比较准确的估计(这是使用挣值测量法的前提)有些困难,也是人们不愿使用这种工具的一个原因。但笔者的体会是:对工作量完成情况做个百分比估计,比不做要好;对于类似项目第二次做时,对许多工作完成情况的估计还是有较好的置信度的。
变更控制可能是信息化建设项目中最需要但又是最困难的事。范围无止境的蔓延常常是让开发商苦不堪言。控制范围蔓延涉及到许多方面的因素,这里不一一讨论了。
四、用户对项目的管理
在项目生命周期内,用户对项目的管理主要在进度控制、范围核实、质量把关等方面。由于通常是采用固定总价合同把项目承包给开发商,因此对成本的控制不是用户主要考虑的问题(当然,非固定总价合同情况除外)。而对范围、进度、质量等方面的管理是基于同样的标准的,即是说项目所有的技术和管理文档以及任何变更后的版本,都是开发商和用户达成一致意见后形成的。
在项目生命周期内,用户项目队伍重在参与。在系统分析阶段,没有用户项目队伍的重要参与就不可能产生好的“系统说明书”,也就不可能有好的项目成果。在安装调试阶段,没有用户项目管理队伍的协调、调度,转换工作就可能陷于混乱状态。在系统设计与开发、测试阶段,用户应着眼于未来的运行维护,派技术人员全程参与工作,其必要性有二:一是未来系统运行维护的重要责任,要求技术人员必须深度了解系统的技术情况;一是系统将来必然会不断升级,要求技术人员能够为升级方案做重要贡献。系统维护人员是了解公司业务的技术专家,不可等同于一般维护人员,也不同于一般网管人员,这点应引起用户的重视。
有些情况下,用户可以雇佣项目监理来协助自己完成项目工作。特别是项目启动前的可行性论证阶段,用户对怎样实现信息化或什么样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对自己是实用的,可能并不很清楚,这时购买项目监理或咨询公司的服务是很有效的。在项目生命周期内的各阶段,从职能上说,项目监理与项目管理是差不多的。
五、项目的组织问题
对于信息化建设项目,多数开发商、用户单位的内部组织都是传统型(职能型)的,即组织的结构是按职能划分的。在这种结构体系里,对项目的组织往往是非正式的(用户方面更是如此)。所谓的项目经理一般也就是部门内部一个领头干活的人。而另一个极端的现象是,当认为某个项目很重要时,就可能由高层人物来负责这个项目。在一些媒体甚至某些高等教育教材中,我们都能看到有这样的说法:信息化很重要,信息化建设工作应该由一把手亲自抓。
对信息化建设的项目管理工作,由一个领头干活的人负责显然不行,但由一把手亲自抓的观点,也非常值得商榷。
此文章共有6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