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变更控制
变更控制的目的是维护绩效测量基准的完整性。也就是说对基准计划的变更予以控制。 基准计划变更包括:范围基准计划变更,时间基准计划变更和成本基准计划变更。一般说来,只有项目范围变更才会影响测量基准。但是,在某些情况下,进度延误或成本偏差非常严重,需要“重新确定基准计划”才能提供 测量进度或成本执行情况的切合实际的数据。 基准计划变更是很慎重的事,应该:
l 建立正式的变更程序 l 由变更控制领导小组负责批准或否决变更申请 l 定义正式文档变更的步骤
前面已经讲了,一般情况下只有范围变更才会影响测量基准。而在信息化建 设这样的高科技项目中,范围变更往往是因技术(功能、性能)要求的变化而起。项目管理中讲到的配置管理,讲的是项目过程中的技术管理问题。
配置管理内容包括: l 识别工作项或系统的物理特征和功能特征 l 控制这些特征的任何变更 l 记录和报告这些变更 l 审计这些工作项和系统以证实其与需求相一致。
进行配置管理的目的是,项目过程中任何技术上的变更都要在范围变更中反
映出来,并要得到有关各方的一致认可。 三、开发商对项目的管理 无疑,开发商是信息化建设项目中的主角。对项目计划、实施和控制方面的工作,开发商都需要重视。
计划方面
信息化建设项目往往带有较多的创新成份和不确定性,项目成果在出来之前,并不确切知道它会是什么样子。因此,用户的需求和任务目标在整体计划中都不容易表述得十分具体,特别是对要实现的功能的规定往往有相当程度的灵活余地。
由于这些原因,整体计划中的工作范围、完成各项工作(由WBS定义)所需的时间和费用都较难以准确估计,所以整体计划工作必定是一个反复修改的过程。实际工作中,人们往往因为“计划赶不上变化”而不愿做计划或只做一个大致的计划。专家认为,项目管理的首要任务是计划!计划!还是计划!先哲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尽管信息化建设项目中存在诸多变数,但细致的整体计划工作是必须要做的。
实施方面
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管理队伍必须协调、管理存在于项目中的各种技术和组织接口(界面)。对于信息化建设项目,在系统设计与开发、测试阶段,对各种技术接口的管理极为重要。而在系统分析与安装调试阶段,协调组织界面是项目管理队伍的重点工作。
实施过程中,项目队伍成员必须按计划做事! 比较我们与西方人做事的习惯不难发现,西方人总是按文档(当然首推计划)规定去做事,而我们做事主观随意性较大。应该学习和接受西方人的做事习惯!
控制方面
此文章共有6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