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运行维护阶段 系统投入运行后,需要进行经常性维护和评价,记录系统运行的情况,根据一定的程序对系统进行必要的修改,评价系统的工作质量和经济效益。
上述6个阶段,构成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全(整个)生命周期。 根据美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MBOK)的定义:项目生命周期开始于项目启动(例如签订承包合同),结束于项目收尾(例如按合同验收)。因此,信息化建设项目生命周期包括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开发和测试、安装调试这4个阶段。
本文第二部分内容——项目计划、实施和控制,是基于项目生命周期来考虑的。由于项目管理其实是一种方法论,因此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工作也可以按本文第二部分介绍的方法来处理。
二、项目计划、实施和控制
1、整体计划 整体计划的核心内容包括:范围计划、时间计划、成本计划和组织计划。
1)范围计划 项目范围由工作分解结构(WBS)界定。工作分解是一种以结果为导向的分析方法,用于分析项目所涉及的工作。工作分解结构中所包含的全部工作构成了项目的整个范围。工作分解结构是项目管理的一个非常基础性文件,因为它是计划和管理项目进度、成本和变更的基础。项目管理专家认为,没有包含在WBS中的工作是不应该做的。
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的工作分解结构,第一层通常是由前面所述的项目生命周期的4个阶段组成,第二层则包括每个阶段需要完成的可交付成果,第三层包括第二层可交付成果进一步分解的结果——所有细化的可交付成果,…。 工作分解结构层次的多少,以便于管理为划分标准。相同的项目,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工作分解结构来。工作分解结构最底层的可交付成果叫做工作包。
2)时间计划 时间计划是确定工作分解结构中每个可交付成果的开始和结束时间。时间计划通常用表格或甘特图、里程碑图来表示。网络计划技术中的关键路径分析、并行工程等技术方法,可用来优化时间计划安排。由于有项目管理软件的支持,生成时间计划图表,以及用网络计划技术优化时间安排都变得十分地容易。
3)成本计划
① 制订资源计划 资源计划确定了为完成项目中各活动所需要的资源(人、设备、材料)。WBS 是项目资源计划最基本的输入。
② 成本估算 成本估算是利用WBS、资源需求、资源单价、活动历时估计等成本要素,通过有关算法与工具(项目管理软件或电子表格)算出完成项目所需各种资源的成本估计值。
③ 成本预算 成本预算是为了确定测量项目实际绩效的基准计划,而把整个成本估算分配到由WBS确定的各工作包上去。成本预算和成本估算通常是同步进行的。
④ 成本基准计划 成本基准计划是一种按时间分段的预算,可以用来测量和监控项目成本的绩效。按时段把估算的成本叠加起来即可求得成本基准计划。
此文章共有6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