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减少多少。
集团公司里面的领导们都是太极的高手,总是想少干活多拿权。比如说招投标吧,所有的技术工作都是由分公司的成本部负责,甚至包括投标保证金的缴纳、会场的布置、会议纪要等等。集团公司的大军来到后只是表个态用这一家,甚至连个书面的签名都不愿意留下。剩余的合同签订谈判都是由分公司进行。所谓的售后服务部的工作更是可笑。他们唯一做到的就是没有问一下分公司,你们公司这个月有多少保修的啊,修了多少啊。好了,其他的一概不问。他们把维修的数量一统计交给领导,好像就是他们维修的似的。
在这种模模糊糊的管理过程中,老领导调走了,新领导来了。他突然意识到老领导太累了,应该放权给分公司,于是他又想回到最原先的项目管理模式。正应了三国的一句话“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分和和的10多年过去了,现在的集团公司房地产公司依旧是个小小鸟,根本还没有起飞。但是国家的资产吃的还真不少。
2、管理模型
集团房地产经历的模型如下:
第一阶段:集团公司下设房地产分公司、建设分公司等等十多个,每个分公司向集团公司负责。
房地产分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综合部、财务部、工程管理部、营销策划部。啥事都是董事长签字。综合部负责公司的综合事务、财务负责钱、营销策划部没有自己的策划公司聘用其他公司为我们服务、工程管理部是原先其他行业刚转过来的一切的工程质量全指望监理单位。
第二阶段成立房地产事业部
房地产事业部有项目管理部、成本管理部、设计管理部下设各房地产分公司。分公司还是和第一阶段差不多。
项目管理部没事就去各分公司转转,一般也不出去,一年最多出去一趟,他们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把项目部的计划汇总一下给领导,居然需要6个人,正不知道干什么。成本管理部有些实际的工作,作为总公司成本的主要审核部门。设计管理部更别说了,一点点实际工作没有,不过他们部门的电脑游戏玩的不错。
第三阶段探索
成立了指挥部。指挥部的权利比分公司的要大些,但是唯一的失败之处在于聘用的人员不怎么样。作为房屋主要的结构居然采用人工搅拌。指挥部直接听集团公司领导。指挥部有综合部、财务部、物资部、工程部。监理单位基本没有人,工程部肩负起了房地产加监理的职责。总承包单位的招标也差点让工程部崩溃,一共30栋楼的小区,居然有接近20个总包。无可厚非,工程部也兼任了总包的职能。就这样在这种模式下,工程风风火火的完工交房了。
第四阶段改进
集团公司成立了17、8个职能部门,工程管理部、成本管理部、销售部、设计管理部等等记不清了,太多了。分公司也进行了改革:综合部、财务部、工程管理部、成本管理部。集团公司要求集中采购、集中设计管理、集中销售。决心下的很大。但是最后采购因为是新人员,大部分技术复杂的还是要求分公司自己负责。其他的部门弊病更多就不多说了。
第五阶段又回首
老领导调走了,新领导来了。新领导决定放权。房地产分公司只需要交一定利润就可以,其他的不管了。
3、项目管理之我见
第四阶段的模型我还是比较认可的。
也就是矩阵式管理。我认为这种管理的最主要前提就是“制度”和“思想”。制度要细、要全、要具有操作性。职能部门的人员要撑起来。对各个分公司的部门设置要一致,便于快速的复制扩张。制度要细化到分公司的每个员工干什么,怎么干,干不好怎么办。制度明确、流程清晰。这样即使人员的流动性再大,这要有人,按照我的实施细则学上一个月就可以上岗。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集团公司能够迅速的复制,管理水平不会因为个别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不足而存在隐患。难点是:集团公司的职能部门要“雄起”。因为表达的太多,说的也挺杂,希望能够对大家的管理有点帮助。
经历了10多年的工作调动、变革。作为一名普通员工的我只想能够在一个稳定、有平台、不是朝三幕五、有前途、公正、公平的公司成长。基本所有的员工都和我的心愿差不多,领导者们,希望你们能够保证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不要再折腾了,你要适应公司,不是让公司因为你的个人爱好而变来变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