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目标管理的基本原理
计划—执行—检查—处理—计划调整,即基于目标管理的过程控制。项目目标制定以后,首先得制定相应的基准计划,包括针对工程设计、采购、施工等各类目标的计划,以期控制和实现目标。然后按计划执行,执行过程中受到影响,包括其它目标对可用资源的占用影响,本目标自身实施问题产生的影响。对已发生的影响,项目需要组织进行监测、检查,则测算其偏离值。紧接着进行分析、评价,然后进行相关处理和计划的调整,以求最大程序消除或减少对项目目标的影响,比如质量隐患、工期影响、费用超支以及安全保障等等方面。处理或调整后的计划回归或接近基准计划,通过平衡资源,优化项目作业间的逻辑关系,确保项目完工里程碑不变,如此反复,直至总目标的实现,或项目执行的结束。
5.目标管理的多样性
工程项目涉及内容繁多,实现各类目标,进度管理、质量管理与费用管理是其中最重要的三个方面。三大目标间对立统一的关系,需要管理者作为一个系统统筹考虑,建立协调平衡点,力求资源配置最优,综合效益最大化,确保项目质量、进度达到合同要求。
进度管理侧重项目作业间工序的合理安排及逻辑关系优化管理,需要对各工序耗时的测算,及执行过程人力、物力、财力支撑条件的确认,当然也需要关注因为质量和安全要求而产生的制约;进度的目标管理,需要选择作业顺序及支撑条件、控制方法和关键路径为研究对象,以科学的方法统筹、不断更新优化项目计划。
质量管理贯穿工程设计、采购与实施全过程,侧重于监督各类标准的贯彻;质量的目标管理,需要选择项目产品、作业团队和项目过程为监控对象,重点突出各个环节的评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杜绝今后类似问题;质量目标管理,应该坚持质量优先,不宜轻易受到进度和费用目标因素的影响。
费用管理侧重计划的精细,以及考虑的全面和充分。包括因为质量或进度的影响而产生的额外投入;费用的目标管理,管理对象可以重点为消耗计划、费用估算、用款计划、实际费用控制。尽可能在保障项目进度和质量及各方面功能的前提下,节省投资,效益最大化。
6.目标与计划的区别
目标一般由上级或各利益方共同慎重决定,一般不宜变更,具有一定的权威,往往也是各利益方合同考核或项目内部成员绩效考评的基础。但项目目标在执行过程中,经过客观实践,也可以进行微调,以求更加符合实际,增加对项目实施的导向性作用。目标的较大变更需经过各利益方或制定方,或上级的同意和认可。
计划是为实现目标而制定的,是项目实施方进行过程控制而设置的,有时也表现分目标形式,可以根据情况进行变更,但也宜保持一定导向性和权威,以便整个过程的可控和项目目标的实现。
三、工程项目目标管理的考核与评价
考核与评价是保证目标管理能够有效执行和实施的重要措施。
1.目标管理评价的阶段性
工程工期较长的项目宜进行阶段性评价,考核标准为该段时间内计划履行情况,以及分目标值的实现情况,亦即跟踪情况评价。工期较短或已完工的项目则进行项目的后评价,详细对照工程项目目标进行核对和评审。
2.考核与评价的三个意义
首先,项目执行一定时期后,无论项目决策者、投资方、执行者还是团队成员,都会对项目进行一次评判,因为考核与评价所提供的数据也会成为影响其后期作为的重要参数。项目投入情况、承包商的选择情况、各方的合作情况、执行情况、建设困难、各方面条件的支撑情况均会成为大家关注的内容。考核与评价就是将实际情况与目标值(预期值)进行对比,提供项目详细偏离及原因的过程。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