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进度数据的收集及加工处理。对进度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是计划执行信息的主要来源,是进度分析和调整的依据,也是进度控制的关键步骤。跟踪检查的主要工作是定期收集反映工程实际进度有关数据,收集的数据应当全面、真实、可靠,不完整或不正确的进度数据将导致判断不准确或决策失误。为了进行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比较,必须对收集到的实际进度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形成与计划进度具有可比性的数据。例如,对检查时段实际完成工作量的进度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确定本期累计完成的工作量、本期已完成的工作量占计划工作量的百分比等。
(3) 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比较。将实际进度数据与计划进度数据进行比较,可以确定建设工程实际执行状况与计划目标之间的差距。为了直观反映实际进度偏差,通常采用表格或图形进行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对比分析,从而得出实际进度比计划进度超前、滞后还是一致的结论。
(4) 若实际的进度与计划进度不一致,则应对计划进行调整或对实际工作进行调整,使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尽可能一致。
2.进度调整的系统过程。在建设工程实施进度监测过程中,一旦发现实际进度偏离计划进度,即出现进度偏差时,必须认真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及其对后续工作和总工期的影响,必要时采取合理、有效的进度计划调整措施,确保进度总目标的实现。
(1) 分析进度偏差产生原因。通过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比较,发现进度偏差时,为了采取有效措施调整进度计划,必须深入现场进行调查,分析产生进度偏差的原因。
(2) 分析进度偏差对后续工作和总工期的影响当查明进度偏差产生的原因之后,要分析进度偏差对后续工作和总工期的影响程度,以确定是否应采取措施调整进度计划。
(3) 确定后续工作和总工期的限制条件当出现的进度偏差影响到后续工作或总工期而需要采取进度调整措施时,应当首先确定可调整进度的范围,主要指关键节点、后续工作的限制条件以及总工期允许变化的范围。这些限制条件往往与合同条件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有关,需要认真分析后确定。
(4) 采取措施调整进度计划采取进度调整措施,应以后续工作和总工期的限制条件为依据,确保要求的进度目标得到实现。
(5) 实施调整后的进度计划计划调整之后,应当采取相应的组织、经济、技术和管理措施执行,并继续监测其执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