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相对于成功,失败或许更值得人深思和借鉴。这只是一个很小、也是很典型的房地产项目失败的故事,从项目起点一直败到终点,可以形象地用“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八个字来概括。大概很多人都不同程度地有过类似的经历,这里写出来,仅供大家参考和感悟,肤浅、纰漏之处请多指正。
一、尽职入局
2008年7月,经朋友举荐,参与到郊区一家新成立的房地产开发公司的农贸市场改造项目,担任财务主管。公司草创期,百废待兴,用一个月时间快速搭建起必需的财务建制和一些相关的办公流程,后被提升为副总助手,协调项目的内部沟通。
与此同时,经过一个多月,对公司及项目的相关信息有了一定了解,基本如下:
1、老板邱总是当地一个煤矿老板,小学毕业,乐于翻阅帝王史、创业史,有干一番事业的愿望。公司草创期,由于人才短缺,团队几乎全由村里亲朋组成(称之为“乡党”)。
2、团队缺少了解房地产项目运作的人,于是邱总找到了身在房地产行业的周总。周总也是当地人,靠半工半读念完大学,并在市区一家房地产集团从销售做起,成为分公司的经理,年轻、有魄力。
3、周总与邱总对项目的初次商谈十分顺利,对项目未来前景的展望相谈甚欢,周总承诺投资300万并很快兑现,并在项目初期办理各部门手续中功不可没。
4、周总为了更好地进行运作项目,从市区高薪聘来经验丰富的史工作为整个工程的总负责人,后来又找到了陈经理负责楼盘销售工作。但邱总拒绝了陈经理要带来几名销售员的请求。
二、纵观境变
当项目进入细节操作阶段,许多问题和矛盾便逐渐显露出来。简要整理,主要几点如下:
1、项目开始后,现场施工的统筹、协调工作全部落在史工一个人身上。由于开发规模不算太大,史工倒也游刃有余。只是没多久,邱总又找来了从建筑国企退休的远方表亲钟女士配合现场施工。随着工程的深入,史工和钟工多次出现各种分歧。渐渐地,很多问题史工无法直接管控。
2、项目前期匆忙开工,造价、供应商、施工供料方面的管理缺失,造成材料供应和手续极为混乱,临时购料的需求造成支出增加、质量无保等。购料款项的资金流出口分散在煤矿帐、老板私库和财务部(暂称之为“钱出三处”),缺少统一记录,且票据缺失或不符合要求。
3、甲供材料的采办由老板的二哥负责,材料供应由村大队的库管退休的王老爷子和一个村里年轻人担任。三人都不懂建材,采办过分关注价格,材料质量无法保证,多次与史工发生冲突。此外,收发手续不全,供应杂乱无章,王老爷子和那个年轻人之间也出现罅隙。
4、未设专门的办公室,缺少信息整合的渠道。由于钟工的表亲身份和能张罗的表现,后被邱总升为副总,负责项目实施的监管,成为信息传递中的关键一环。
5、营销陈经理到岗后,着手商品房预售的定价事务。和许多同类案例一样,老总认为价格要高,而陈经理结合实际情况认为定价应略偏低,给后期留出足够的操作空间。
经过分析后,我觉得以上这些情况要分为基本技术问题、系统问题、人事问题。前两种问题可以本着“以系统的思维解决离散的问题”的原则,通过一定程度的指导和流程建制进行调整。但诸多的表象,尤其是人事方面的情况,都明显折射出邱总和周总意识形态的潜在矛盾。
三、行动谋变
在其位,谋其职,通过对相关人的重点沟通后,采取了几项主要措施以及取得的效果如下:
1、快速建立起材料供应及审批流程、用料申请和收发手续;重新建帐,梳理项目前期账目,尤其是追溯材料帐。初步规范了工程拨款、甲供材料两大支出,其他财务细节暂时借助审批程序实现基本管控。由于与两位老总沟通充分,在他们的大力支持下,虽然实施初期遭遇了一些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