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资源网

您的位置:项目管理资源网 >> IT通信项目管理

适合我们的需求分析

2011/5/10 8:17:00 |  2247次阅读 |  来源:网友转载   【已有0条评论】发表评论

网上很多类似需求分析的帖,还有少许高人挂名,无非都是写些抓住显性需求,深挖隐性需求之类云云,再问的深入点的话回答多半就是结合实际项目分析等等。有时候大道理看多了会让人有深陷泥泞的感觉,在面对实际项目时就有点找不到出路。现在我就说点实际的,谈谈我在项目中所遇到的问题。

在实际项目中,需求一般经历三个活动,即:评审、基线和变更;相对应的测试活动有:评审、用例和测试,具体时间点的对应分别是需求评审中、需求基线后和需求变更前后,当然在需求变更完成后也会穿插一些用例修改工作。

我们先来看看测试三项活动中,哪一个环节最重要。我之前写过这么一句话,叫做:方法影响用例,用例指导执行,执行显示结果。当然,方法自在人心,由此可见用例很重要。用例一般在需求基线后进行编写,但实际项目中由于项目紧急,PM就希望在需求基本逻辑稳定后先同步进行编写用例,之后再根据需求变动而修改相应的测试用例。在这里我比较赞赏的是用例前置这么一个好的提议,但是我个人又不太认可这么一个做法。

首先根据缺陷放大模型,我们肯定是希望能够将所有可能触发的缺陷给扼杀在摇篮里,即在需求评审的时候就提出相应的问题,我们都知道,编写测试用例是发现需求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那么如果我们在需求基线后再去写测试用例,那么就一定会有更多的需求问题会在开发那里衍生成为系统缺陷,所以我赞赏用例前置这个提议。

但是这样一来,另外一个问题就摆上台面了。基线前编写好的测试用例在需求基线之后的修改量是十分巨大的,而且在某些需求大改动的地方,我们只有选择重新编写用例,因为历史用例会禁锢我们的思想导致测试点缺失。这不仅仅是一个工作量的问题,它同样会诱发消极怠工情绪,这也是为什么我并不大认可需求基线前就编写测试用例。

有时候人真是一个矛盾综合体啊,下面谈谈我的做法。首先我需要充足的评审时间,因为我需求评审的时候会看的相当仔细,不仅关注基本的逻辑问题、措辞严谨问题,还关注角色权限、功能入口、返回界面、默认排序、字段长度、字符限制、流程的合理性已经相应UI原型布局、交互、菜单层级之类的问题,将写测试用例时所想的在评审的时候发挥出来,以便理清需求、尽早的发现更多的问题,这时候用例不会写出来,但是在脑海里应该有个大概的轮廓。用记事本记录所有问题,时刻关注需求文档的修改,并实时将最新版本需求文档与之前版本的需求文档在SVN中进行对比,确保自己关心的问题得到修改,并记录他人提出的修改意见在需求中的修改情况,并根据相应的修改情况重新整理脑海中用例的映射集,在需求基线后就可以用最快的方式写出最完整的测试用例。

合理的需求分析还应该结合一个合理的功能点划分,一般情况下我们功能点的划分直接按照工作量来划分,其实还应该结合功能点之间的关联程度、相应需求人员的分工以及相应测试人员的能力进行划分。具体原因细节我不愿在这过多累述,虽然在实行上有些困难,但是我觉得这个大致方向是可取的。

    项目经理胜任力免费测评PMQ上线啦!快来测测你排多少名吧~

    http://www.leadge.com/pmqhd/index.html

“项目管理生根计划”
企业项目经理能力培养和落地发展方案下载>>

分享道


网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认为侵权请联系我们,将于1个工作日内作出处理!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0条 】
网友评论(共0 条评论)..
验证码: 点击刷新

请您注意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您在项目管理资源网新闻评论发表的作品,项目管理资源网有权在网站内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