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即使是小型项目的开发,仍应遵循软件开发的一般规律,必须的步骤不能省略。但是小项目有它自身的特点,实行起来相对灵活些。
1、需求获取与分析
需求分析就是将需求用一种模型来表示,目前比较流行的分析方法是面向对象的方法,分析过程的内容是用类的结构来表示目标系统,并不设计具体实现,如采用什么编程语言,在什么操作系统平台上运行等等。这些具体实现是在设计阶段来完成的。面向对象方法的优点是分析、设计、编码过程表示法统一,能比较好的衔接。一般来讲,对于需求潜在变化不大的项目,可以采用瀑布模型,有一个很明显的设计阶段,这样做的好处是有一份比较完整的分析文档。
所有软件项目进入正式开发之前,必须先从用户处获取准确的需求信息,并对信息加以分析,在这上面花费相当多时间是很有必要的。
软件项目可大致分为专用软件和通用软件两大类。对于专用软件,需求相对较为明确,例如给某单位开发一套该单位专用的系统,一般用户对于软件要完成哪些功能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轮廓,而且往往在开发合同中已经大致地规定了。但是,开发合同上往往规定的只是一个大概的框架,项目经理必须与用户进行比较具体的交流和讨论,了解清楚用户心目中的产品究竟是什么样子。做好这个步骤,就可避免开发后期因开发人员的理解和用户的要求存在误解而造成的时间上的浪费。
对于通用软件,一方面是从经济效益考虑,另一方面是从技术的角度。例如,用户现有硬件配置如何,软件配置如何,使用什么网络,使用什么数据库等等。为得到这些信息,需要做一定的用户调查,并根据调查的结果决定即将开发的软件的一些技术指标。
2、设计过程
包括对分析模型必要的修改。可能需要对某些类结构进行一些修改,这些修改的原因可能是编程环境的要求,或者为了重用以前的某些工作。比如定义界面部分、数据访问(数据库)部分。由于目前很多编程语言都可以可视化地设计界面,所以界面部分工作往往留到了编码阶段来完成。于是设计阶段的工作量并不大。
3、编码与测试
进入编码工作之后,可能会发现前面分析或设计阶段的某些错误,这时应返回到前面的阶段进行必要的修改。测试阶段正如前所述,即使是小项目,也应该严格地进行测试,在此不再赘述。
4、人员的安排
比较小的项目,往往是几个人来完成,这几个人基本上从头到尾参加开发。在这几个人中,有一位项目负责人,负责分析、设计和协调的工作。由于项目小,项目负责人也要参加编程,那么这人必须把时间合理运用,据经验来讲,我们需要下面几点原则:
A.协调工作比自己去做更重要.
项目管理主要工作就是协调,如果协调上出了漏洞,可能导致很大的问题,所以项目负责人必须随时监控各开发人员的工作,包括内容是否与要求发生偏差,进度是否滞后等等。只有在完成这些工作之后,项目负责人剩下的时间才能用于编程。
B.给每个开发人员明确的任务书.
不管是用面向对象或者其他方法开发,分析、设计模型只是从功能的角度来描述系统。但是,具体开发时每个开发人员必须非常明确自己的任务,这些任务应该采用明确的文档来表示。
C.让大家都大致熟悉设计模型.
让每个开发人员都清楚自己所做的工作在整个系统中处于什么地位,有时侯可能会发现设计模型中的漏洞,避免了各人的代码编写完毕之后又要修改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