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建筑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建筑施工企业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通过管理求得效益最大化更具挑战性,成功的企业在利用强大的技术力量管理其资产,从而创造利润的同时风险也越来越多。目前,风险管理已成为现代项目管理的组成部分,通过对项目的风险管理,管理者能有效地保证目标控制的顺利进行。
一、研究的背景
我国进入改革开放以来,建筑行业体制的改革不断的得到推进。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的招投标制、工程承包合同制、工程建设监理制以及工程担保制等基本建设管理制度的推行,使得建筑企业面临市场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项目自负盈亏的压力使得企业不得不自觉的关注项目实施中的风险问题。如何准确的预算和投标报价、如何利用合同进行风险管理以及如何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风险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不同的项目承包形式不断出现:固定单价合同、固定总价合同、浮动总价合同、成本补偿合同、交钥匙合同、项目管理合同、设计建造合同、BOT合同、CM承发包模式等都是现在建筑市场业主常采用的合同形式。不同的合同形式承包商所承担的风险有很大的不同,如何有针对性的进行风险管理也是企业所感到困惑的。业主为了降低自己的风险,常采用固定总价合同或固定单价合同,把市场风险、自然环境风险、政策风险等转移到承包商身上,而交钥匙合同、设计建造合同、BOT合同、CM承发包模式的实施,更使得承包商除了要面对工程建设风险外,还要承担设计风险或项目运营的风险,这更迫切需要承包商加强风险管理。
与企业面临的日渐增大的风险相对应的,是我国建筑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的低下,以致于建筑项目工程事故频发,建筑企业风险意识淡薄,缺乏项目前期的风险识别、事前风险防范和事后快速应对的能力。
二、现实意义
工程建设项目是国家实现固定资产投资的载体,研究项目风险管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其重要意义。近些年来,国家每年都投入大量的资金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我国的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速度和幅度增长迅猛,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0%,2002年全国的社会固定资产已达43499.9亿元,同比增长约为17%。2000年基本建设投资从2001年的14820.10亿元增长到17666.62亿元,同比增长19.2%。而2004年1月~6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为21843.97亿元,相对于2003年1月~6月16674.79亿元的投资额同期增长31%。国家已经把增加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一系列重大项目已经或陆续启动,如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青藏铁路等特大型工程,以及完成的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等。蓬勃发展的工程建设产业,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项目风险管理水平。由于国内建筑企业总体水平还不高,投入产出能力较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且重大工程事故时有发生,如当年上海地铁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高达1.5亿人民币之多,这里有相当程度是由于企业风险管理水平低下、风险意识淡薄造成的。因此,加强建筑企业的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增强企业风险意识,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水平显得尤为必要。
三、国内外风险管理研究状况
1、国外研究状况
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产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社会的战后重建过程中。在这期间,欧美兴建了大批的能源、水利水电、煤炭等项目,由于项目投资大、工期长、技术复杂以及宏观和微观环境的不确定性,使得项目在成本、质量、进度管理等方面要面对很多风险因素,于是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概念就应运而生。在20世纪70年代,欧美国家的相关学者,主要研究了业主与承包商在合同中的风险责任问题。20世纪80年代,伴随风险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