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项目管理资源网

建造师:设计施工一体化的结合点

2011/4/22 16:37:34 |  3136次阅读 |  来源:中国项目管理资源网   【已有0条评论】发表评论

长期以来,受美国的影响,设计施工分家成为世界的普遍现象。
 
“大跃进”时期,我们在“解放思想,敢想敢干”的浪潮中,也曾试行过设计施工一体化,把设计院和工程局合并,从组织结构的角度把设计与施工捏成一体,这种“拉郎配”式的一体化,终因一个机构内的两张皮而宣告失败,设计院和工程局又复归原位了。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又将设计与施工的结合点下移到了项目,实行“设计指导施工”。由于设计者蹲守施工现场,可以及时发现施工现场的实际状况,及时变更设计,以弥补勘察设计的不足,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但终因设计与施工处在不同的利益立场,当设计与施工的利益发生冲突以后,扯皮仍继续存在,只不过是把扯皮点从局、院的层面下移到项目而已。
 
笔者所在的某铁路线,有一座5米版涵,既有过水又有过人的功能。当地一果园被铁路线分割成两半,果园为行走和运输方便,要求将版涵向东移30米,以便联通便道。而设计人员坚持原地建版涵,以联通水道。施工方提出变通方案,在水道处修一米圆管,以便过水,在便道处修三米版涵,以便过人和拖拉机,既可满足双方的要求,又不增加工程造价,但由于设计方坚持原设计方案,致使施工受阻,拖延三个月不能开工。最后,经铁道部基建总局出面协调,设计方将5米版涵按果园的要求东移30米,同时改移水道。这样的变更设计,不仅拖延了工期,而且增加了改移水道的工程造价,可谓得不偿失矣!
 
如果设计与施工的结合点,不是概念化地放在“项目”,而是具体化地放在“项目经理”,则可避免以上弊端的发生。
 
把设计与施工的结合点放在项目经理,可以对设计与施工进行通盘考虑,使设计更贴合于施工,而不是游离于施工;使设计更便于指导施工,而不是制约施工;使变更设计更快捷,而不是拖延施工;使设计更利于降低施工成本,而不是抬高施工成本。
 
要实现真正的设计施工一体化,必须做两方面工作。
 
一方面,重新划分设计与施工的分界点。

过去,我们把分界点放在施工图设计之后,由设计对每一根钢筋的摆放都进行了明晰的限定以后,施工也就只能按图施工了,由此派生出的设计指定产品,也就顺理成章了。
 
如果把设计与施工的分界点,划分在施工图设计之前,也就是施工图设计下移到施工单位,一是可以促进施工企业的素质提高,把那些不具备施工图设计能力的企业,排除在一级承包范围之外,从而减弱一级建筑市场的恶性竞争;二是施工企业可以从施工图设计中获取更多的效益,以利于大型骨干企业的做强做大;三是可以使施工图设计更优化,更符合施工的实际。
 
另一方面,培养设计施工一体化的建造师。
 
位于项目管理前沿的建造师,是工程项目的生产者。项目的每一个部位,每一道工序,都是设计与施工的结合点,所以,每一个建造师,都应该既懂施工技术,又会施工图设计,还要随时根据建筑及环境的变化进行变更设计。
 
由于施工图设计与施工长期以来的分家,使得进行施工图设计的工程师不懂施工,进行施工管理的工程师不懂施工图设计。因此,新型的建造师则应成为施工图设计与施工一体化的新型人才。迅速补上施工图设计这一课,就成为培养建造师的当务之急,而且也是我国建造师走上国际建筑舞台的必由之路。
 
世界上没有单纯的“技术工种”,一切工种都是“熟练工”,所谓“熟能生巧”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建造师必须在不断的施工图设计实践中增长才干,从在手在建的工程项目开始,着力思考还有哪些可以优化设计的地方,如何变更设计才能达到节约的效果等,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不出三五年,当思考设计、变更设计成为习惯的时候,一个国际化的建造师就会成长起来。
 
总承包企业的领导人,如果把实现设计施工一体化的希望,寄托在大量引进设计人员上,或寄托于上级进行人力资源整合,那就大错而特错了,综观国际知名的建筑企业,根本就没有只进行设计而不管施工和只懂施工而不懂设计的“半拉子建造师”,因为建造师的内涵就包括了施工和施工图设计,这是国际建筑业发展的大趋势。

【 发表评论 0条 】


网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认为侵权请联系我们,将于1个工作日内作出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共0 条评论)..

请您注意·自觉遵守:爱国、守法、自律、真实、文明的原则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国家宗教政策和社会稳定,含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作品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您在中国项目管理资源网新闻评论发表的作品,中国项目管理资源网有权在网站内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