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A现代的市场经济是政府干预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混合经济
B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划分市场与政府的合理界限是一个持久的问题”的有效解决
C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结合是不可行的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结合
2从实践来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一条从农村到城市,从微观到宏观,从非国有经济到国有经济,()的改革历程。
A从国内到国际
B从单一到综合
C从理想到现实
D从企业到政府
3我国所讲的微观经济主要是指(),包括企业的生产、经营、研发等提高企业竞争力、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问题。
A市场经济
B集体经济
C企业经济
D个体经济
4()是衡量经济全面发展的主要指标。把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师站点加入收藏夹
A增加就业
B经济增长
C稳定物价
D国际收支
5()既是宏观调控的依据,也是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是调节各种宏观经济变量的有效方式。
A规划引导
B法律规范
C信息导向
D经济政策
1所谓(),是指由市场来配置资源的经济,即通过价格和市场体系对个人和企业的各种经济活动进行协调,使全社会的经济正常运行。
A市场经济
B协调经济
C个体经济
D集体经济
2市场经济要有效地配置资源,必须要有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组成健全的市场体系,商品和生产要素能自由交换、自由流动,()则作为交换的工具。
A市场
B市场机制
C货币
D商品
3国家规划的指导性还体现在计划与市场的优势互补上。()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就是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在现阶段的体现形式。
A国家规划
B宏观调控
C统筹计划
D经济运行
4()是发展规划的基本内容,是政府为实现发展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手段和对策。
A经济政策
B财务政策
C发展规划
D宏观调控
5国家总体规划和地方总体规划分别由同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并由()会同有关部门负责起草。
A地方政府
B规划管理部门
C同级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
D同级人民政府
1()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在深刻总结我国长期以来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吸收人类现代文明新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
A科学的方法论
B科学发展观
C科学的战略思想
D科学的指导方针
2国土指一个国家主权管辖之下的陆地和水域。()是一个国家进行经济社会活动的基本条件。
A国土
B自然资源
C国土及依附于国土的自然资源
D市场
3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最重要的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中部地区的发展定位和特点,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以新的思路促进中部崛起。
A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B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C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
D加快科技教育发展和人才开发
4财政的主体是(),是为实现政府职能服务的。
A社会
B政府(或者说国家)
C货币
D银行
5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是指由于政府的介入或干预所产生的,其特点和作用是通过()为政府满足公共需要提供财力,引导资源的流向,弥补市场失灵。
A政府干预
B财政收支活动
C市场机制
D宏观调控
1纳税人自觉纳税表明纳税人自觉遵守税法,是法制观念强的表现,不能以此否定税收的()。
A强制性
B无偿性
C固定性
D行政性
2按税负能否转嫁,可将税收分为()。
A直接税和间接税
B从量税和从价税
C价内税和价外税
D中央税和地方税
3()是对我国境内的单位和个人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取得的收入征收的一种税。它是地方税中的主体税种。
A营业税
B个人所得税
C增值税
D财产税
4在信用评级机构对各类证券的评级中,以()为基础的国债信用评级总是最高的。正是在这种意义上,人们通常把国债称作“金边债券”。
A国家资源
B国家主权
C国家领土
D国家
5()是指国债规模的最高额度,或国债的适度规模。
A国债累积
B国债极限
C国债限度
D国债总额
1(),即由于国债的发行,使民间部门的投资或消费资金减少,从而对民间部门的投资或消费起到调节作用。
A拉动效应
B货币效应
C收入效应
D挤出效应
2存款货币是指能够发挥()的银行存款,主要是指能够通过签发支票办理转账结算的活期存款。
A储蓄作用把
B货币作用
C流通作用
D支付作用
3在进行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时,常用()来说明货币的流动性。
AM1+M2
BM1-M2
CM1?M2
DM1/M2
4(),是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与按某一基期固定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对数。
A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B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C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或称缩减指数)
D国内出口关税指数
5按(),通货紧缩可分为伴随经济增长率减缓的通货紧缩和伴随经济增长率上升的通货紧缩。
A通货紧缩持续的时间
B通货紧缩的严重程度
C通货紧缩和经济增长的关系
D通货紧缩和货币政策的关系
1()是指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不同部门、不同期限、不同种类、不同用途和不同借贷能力的客户存、贷款制定的不同的利率。
A差别利率
B名义利率
C浮动利率
D实际利率
2在完全自由的市场条件下,汇率的浮动往往以()为平价的基础。
A市场供求总量
B贷币币值浮动
C货币的购买力
D外汇总量
3()是宏观调控的两大手段,它们各自的特点决定了在调节经济的过程中,彼此是互补的关系,缺一不可,不能互相替代。
A投资政策和产业政策
B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C投资政策和财政政策
D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
4下列叙述中有误的一项是()。
A资本市场与金融市场是从属关系
B资本市场与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土地市场等同属于生产要素市场
C货币市场先于资本市场出现
D货币市场是资本市场的基础
5资本市场有多种分类方式,按资金融通方式可以分为()。
A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
B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C原始市场和次级市场
D发行融资和流通融资
1()是指发行人通过中介机构向不特定的社会公众广泛地发售证券。
A直接发行
B间接发行
C公募发行
D私募发行
2股票与银行存款和债券不同,一旦购买就不能要求发行股票的企业退股,也不能要求发行企业赎回。股票交易市场为股票的流通转让提供了场所,使股票的发行得以延续。这体现了股票市场的()功能。
A转化资本
B转让资本
C积聚资本
D给股票赋予价格
3将国债分为建设性国债和赤字国债,是以()为标准来划分的。
A国债的认购对象
B国债资金的最终用途
C利率形式
D国债是否具有相关凭证
4目前我国企业债券的交易场所为上海证券交易所和()证券交易所。
A北京
B大连
C深圳
D南京
5封闭式基金的发行一般由()作为发行协调人,基金获准上市交易后,也由此代理基金的买卖、交割和收益分配。
A上市公司
B股份有限公司
C证券公司
D证券交易所
1产权交易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类。按产权交易的()分类,有法人与法人之间的产权交易、法人与自然人之间的产权交易和自然人与自然人之间的产权交易。
A内容
B形式
C主体
D客体
2()是指证券监管机构依法对全国证券市场的证券发行与交易活动进行监督管理,以规范证券发行和交易行为。
A证券监管
B基金监管
C银行监管
D市场监管
3可持续发展包含人口、资源、()、经济社会发展四个基本要素。
A水
B土地
C环境
D技术
4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后代保存我们环境遗产和自然资源,就必须制定( )上可行的解决办法,以减少资源消耗,停止污染和保存自然环境。
A政治
B经济
C政策
D环境
5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以()为根本出发点。
A经济发展
B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协调
C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
D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1开展石漠化土地综合治理,进行生态重建的重点是()。
A造林、营林
B减少水土流失
C保护林草
D恢复和扩大植被
2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总体战略是实行垃圾()处理。
A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B减量化、分类化、工业化
C工业化、无害化、法制化
D工业化、减量化、集中化
3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由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承包经营,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土地承包经营期限为()年。
A10
B20
C30
D40
4()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是保障我国人民生活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用地。
A基本农田
B耕地
C林地
D自留地
5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总量不得超过上一级政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
A基本农田
B耕地
C建设用地
D自留地
1产业政策的目标具有明显的(),是同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一定的经济运行态势相对应的。
A协调性
B时效性
C导向性
D组合性
2一个国家要具有较强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由政府制定正确的强有力的产业结构政策,没有国家的干预,没有产业结构政策,单靠()较快实现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是难以做到的。
A企业机制
B领导机制
C市场机制
D合作机制
3交通、钢铁、机械、石油化工等基础工业都是典型的()产业。
A资源密集型
B资金密集型
C劳动密集型
D技术密集型
4()是指产业结构由低层次向高层次不断成长的过程。
A产业构成
B产业发展水平
C产业联系
D产业结构演进
5产业发展后期以()产业为重点。
A资本密集型
B劳动密集型
C资本劳动密集型
D技术密集型
1()的特点是可供长时间反复使用,并在其使用过程中基本不改变其原有实物形态的劳动资料和其他物质资料。
A固定资产投资
B流动资产投资
C有形资产投资
D无形资产投资
2()是通过对政府控制价格的产品进行价格调整,达到调控投资的目的。
A价格调控
B税收调控
C金融调控
D利率调控
3()项目是指那些建设期长、投资量大、经济收益较低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项目。
A公益性
B公共性
C服务性
D基础性
4理论和实践都已证明,在国内需求因素中,消费倾向比较稳定,国民收入波动主要来自()的变动。
A支出
B储蓄
C利率
D投资
5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政府把投资()。
A不作为直接调控的对象
B作为直接调控的对象
C不作为间接调控的对象
D作为间接调控的对象
1项目建设单位开展前期工作时要提出用地预审申请,由()依法对建设项目用地进行审查。
A国务院
B政府国土资源部门
C国家土地管理部门
D城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
2出让人按照招标公告规定的时间、地点开标,邀请所有投标人参加。由()或者其推选的代表检查标箱的密封情况,当众开启标箱,宣布投标人名称、投标价格和投标文件的主要内容。
A投标人
B招标人
C竞买人
D买受人
3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合同或建设用地批准书未规定动工开发日期,房地产开发项目自()之日起满1年未动工开发的,可以收取土地闲置费。
A使用土地
B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生效
C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缴纳
D土地使用证取得
4临时用地的期限,最多不能超过()年。
A1
B2
C3
D4
5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管理部门在收到征地申请()天之内拟定农用地转用、补充耕地、征地、供地等方案。
A20
B30
C40
D50
1外商投资企业技术开发费比上年增长10%以上(含10%)的,经批准,允许再按技术开发费实际发生额的(),抵扣当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
A10%
B25%
C35%
D50%
2()是由外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以下简称外国合营者)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根据我国的法律,经我国政府批准,在我国境内同我国的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以下简称中国合营者)共同举办的合营企业。
A合资企业
B外商投资企业
C外商独资企业
D合作企业
3加入WTO之后,我国出台和完善了一系列外商投资政策和法律法规,重点是()和服务贸易领域。
A商品进出口
B货币周转
C进出口关税
D资本运营
4国际收支平衡是我国宏观调控四大目标之一。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是一项()的工作,它取决于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涉及诸多方面体制改革和思维定式的转变。
A全局性
B战略性
C导向性和全局性
D全局性和战略性
5在不具备自然垄断性质的产业领域,应实施()的产业政策。
A“优胜劣汰”的竞争性
B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主导产业
C保护性
D有利于加大科技投入和技术自主研究开发的技术创新
1某项目投资总规模为48亿元,计划年度投资总规模为8亿元,则建设周期为()年。
A5
B6
C7
D8
2项目法人责任制是针对()经营基本建设大中型项目制定的一项法规。
A外资企业
B私营企业
C国有单位
D合资企业
3评标委员会人数应当符合有关规定,招标人或者招标代理机构以外的技术、经济方面的专家不得少于()。
A1/3
B1/2
C2/3
D3/4
3在我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第一阶段(1979—1984年)推出了()办法。
A拨改贷
B资本金制度
C专款专用
D贷改拨
3()方式是财政部根据需求情况,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和金融机构等特定机构发行的国债。
A公开招标
B邀请方式
C承购包销
D行政分配
1 信用膨胀、投资需求膨胀和消费需求膨胀是造成社会总需求膨胀的四个具体因素。
A.通货膨胀
B.供给膨胀
C.经济过热膨胀
D.财政赤字
2 ( )分为两级,即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级规划和市县级规划,是地方政府制定的本地区发展的规划。
A.国家规划
B.地方规划
C.总体规划
D.专项规划
3 是指出租人购买承租人自有物,并作为融资租赁物提供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支付租金的融资租赁形式。
A.回租赁
B.转租赁
C.不完全偿付租赁
D.直接租赁
4 我国从本国国情出发,在比较不同国家对三次产业不同归类的基础上,确定了有中国特色的( )。
A.三次产业分类法
B.联合国产业分类法
C.资源集约度分类法
D.战略关联产业分类法
5 ()是指政府根据本国经济发展要求和一定经济时期内本国产业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为加快各产业协调发展和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并达到提高本国产业竞争力和确保动态比较优势的目的,而制定的政策措施。
A.产业政策
B.协调政策
C.发展政策
D.投资政策
1 国家规划又是政府对未来发展的预期,具有明确的意图和愿望,对企业的决策会起到( )的作用。企业需要政府的规划信息,而政府规划也必须尊重企业的自主权,体现规划的指导性。
A.政策性
B.战略性
C.指导性
D.纲领性
2 下列对国家实行土地登记注册核发证书表述有错误的是( )
A.属于国有土地的,核发《国有土地使用证》
B.属于集体土地的,核发《集体土地所有证》
C.使用国有土地的,核发《国有土地所有证》
D.使用集体土地的,核发《集体土地使用证》
3 ( )是以个人或团体的所得为课税对象,以要素所有者(或使用者)取得的要素收入为税基的各种税收。
A.增值税
B.营业税
C.所得课税
D.财产课税
4 利率的( )主要是通过协调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利益来实现的。
A.中介功能
B.调节功能
C.动力功能
D.控制功能
5 收入政策,即工资和物价管制政策。针对( )通货膨胀,当工资一物价螺旋式上升出现时,冻结工资和物价,能以较小的代价遏制通货膨胀,又不造成大规模失业,其效果取决于劳资双方与政府的合作。
A.需求拉动型
B.成本推进型
C.结构失调型
D.结构调整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