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的是,王求乐提到了中美市场并购的差异,美国的并购通常发生在实体经济好、资本市场又很火的时候。中国市场则是反着来的,2015年实体经济不好,二级市场还剧烈波动,这种情形下有多家互联网公司合并起来了。原因在于,恶性竞争和恶性补贴不可持续,企业自身没动力,外界资源也没以前多,从资本效率角度讲也不合理,巨头之间的并购就成了自然而然的现象。
对中小企业和初创团队而言,王斐琴认为,要重新认识创业成功的定义。上市不是唯一选择,如果自己的产品和技术能推动现有行业的改变,并购等选择也能体现价值。
“中国经济面临结构性改变,依靠商业模式进行简单颠覆的东西,特别在泛消费领域,投资机会还是有,但大的机会、大的颠覆不多,从中抓机会的难度会越来越大。”王求乐表示,并不是任何东西都能以互联网化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实现规模最大化。所以现在O2O的热潮会出现降温。
技术驱动是趋势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采访中留意到一个数字——1%,这是创业成功的大致概率。因此同质性竞争、简单商业模式升级或是抄袭类项目的前景将变得更渺茫。
对创业者来说,如O2O和电商等项目,看似热门越不一定是最适合的切入口,不如尝试边缘创业或挖掘蓝海。
3W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许单单就认为,真正好的创业项目不会过得艰难。大浪淘沙中更容易显示出项目的含金量。智能硬件、生物科技、传统企业的互联网化、国际化都是较好的创新创业方向。
王求乐称,从TMT领域的投资来讲,机构的投资方向并没发生根本性改变,只是热点会有一些潮涨潮落。
“你的日常生活在商业模式上的创新要玩到极致,一定是要有更大的技术来助推,所以未来应该是有一定技术壁垒和门槛的创新性项目,会得到广泛关注。”王求乐表示,技术驱动的创新创业过程会比较慢,不像“互联网+”能一下就崛起,却一定是趋势。
戈壁创投合伙人徐晨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称,一家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主要看有无核心技术及其产品形态。国内专注技术驱动型项目的创业者开始大幅增加,主要原因有:一是从海外回来和从大公司出来的技术团队的数量慢慢变多,加上实验室走出来的一些人才,共同构成技术为主的创新队伍;二是个人用户逐渐有为技术产品付钱的习惯,产品也比原来更好。
但徐晨直言,目前本土技术团队和海外团队仍有一定的差距。首先,大的生态系统国内稍弱;其次,国内市场的接受度和用户愿意付费的程度,相对海外市场仍是较大的问题。
公司要有长期计划
据前述《报告》统计,2015年,全球共有72家“独角兽”企业(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初创公司),2014年只出现了53家。
谈到“独角兽”的发展轨迹,徐晨表示,这些企业都有类似的逻辑,即前期很长一段时间发展非常平缓,在一个基点之后步入高速发展阶段。原来这个转折基点可能是在A轮和B轮,而现在不断延后,普遍出现在C轮、D轮或者更后,企业需要有较长适应市场的时间,其中包括融资能力和不断改变产品形态、打磨产品的试错能力。
“现在,市场里有太多各种各样的声音,你可以看到今年流行这个,而不知道明年流行什么,业态在变化,热词出现的频率要高得多,如果只是跟随市场潮流,那么很容易走失。(初创企业)在大方向正确的前提下才有可能迭代,才有可能试错成功。”徐晨称,归根到底,跟从型企业仅仅抓到热点做一些事情,没有长期的计划不可行。
“从资本效率上来讲,一级市场的投资最后要在二级市场退出,如果二级市场比一级市场估值还高,卖的机会都很难(出现),这就是问题所在。”王求乐回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认为,“独角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