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布裁员的规模高达13万人,超过了这些银行2013年和2014年裁员的总数。此前一直将员工总数维持在2010年峰值附近的德意志银行近日宣布,计划2018年前裁掉2.6万个岗位。
此外,一些国家的代表性银行亦深陷其中:意大利联合信贷银行决定裁员1.82万人,占其全球员工总数的12.4%;荷兰合作银行2016年将裁员9000人;瑞士信贷宣布裁员5600人;法国巴黎银行裁员近2万人,法国兴业银行也紧追其后,裁员1.5万人。
次贷后遗症:欧美银行传统业务“失宠”
住房抵押贷款、投行和零售业务均成“弃子”
值得注意的是,据记者粗略统计,尽管自次贷危机发生后,欧美银行持续不断的“瘦身”并不罕见,但2015年公布的裁员总人数至少达到了10万人,直追2008年危机爆发时最惨烈的风暴眼时期。
那么,全球银行业究竟发生了什么?裁员声浪为何在次贷危机硝烟渐熄之时甚嚣尘上?
华尔街一家银行的战略管理部人士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分析称,从深层角度看,如此强劲的裁员风是与欧美银行传统业务的转型动力息息相关。
其中最主要的战略“弃子”就是曾经风靡全美的住房抵押贷款业务部门。在2008年前,这类业务占到了美国各家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25%左右,美国8000多家银行中,绝大多数都热衷于此。
“尽管华尔街银行在次贷危机后迅速扭亏为盈,但是各大银行财务报表当时都灵活利用了现行会计制度,大约有一半以上的损失并没有完全体现在报表中,银行有意压低了消费信贷相关资产的风险和拨备,所以现在仍然处于一个传统业务持续释放风险的过程,各个银行都在趁此逐步调整战略重点。”该人士如是说。
据他解释,华尔街银行被裁撤的人员大军中,有不少来自传统的住房抵押贷款业务部门,“一方面是次贷危机后房屋抵押贷款和商业地产贷款坏账还在加剧,另一方面美联储已经进入了加息周期,抵押贷款利率上涨,对贷款人的吸引力下降,业务前景十分昏暗,各大银行都想摆脱这块鸡肋。”
据悉,作为美国最大的房贷银行之一,富国银行就挥手砍掉了近7000个相关岗位,相当于10%以上的房贷部门员工已经被削减,同时去年还关闭了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市的房屋贷款办事处。
“拿这个部门开刀主要还是裁掉了许多后台操作部的员工,因为原先执行这些步骤的基层员工规模很庞大,像在美银、摩根大通动辄就有上千人,每年的薪资成本可以达到数亿美元。”上述人士对记者补充道。
另一个“弃子”则是曾在危机前主导金融创新的投行部,由于眼花缭乱的金融衍生品正是次贷危机导火索,所以已然魅力不再的银行投行部门开始“失宠”。比如巴克莱就毅然决定在2016年之前将投行部占集团总资产的份额由50%降到30%。
苏格兰皇家银行计划到2019年在美国和亚洲地区对旗下投行部裁员1.4万余人,相当于该部门员工总数的74%。
除了上述两块传统业务,遭到欧美大银行大幅裁撤的还有零售部门。正如美国银行公告所言,随着自动取款机的增加,其在美分行数量下降1%;渣打银行也在全球零售银行部门裁减了4000人;汇丰银行则将表现不佳的零售业务出售变现。
波士顿咨询公司研究显示,未来全球零售银行业中,通过互联网和移动渠道完成的销售与咨询所占份额将从2012年的15%增至2020年的40%以上。
中国银行业:基层柜员最先丢“铁饭碗”
中国未来将有20多万个银行物理性网点不复存在
尽管中国国内银行没有像欧美顶级银行那样来势汹汹地颁布大规模裁员令,但无人化办公的趋势也同样成为人员数量悄悄“减负”的主因。记者逐一查阅几大银行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