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不是持续创新(包括营销模式和产品),而是不断以价格作为杠杆,再持续拉低手机产业价值的同时,自己也成为该竞争模式的受害者,即从商业竞争的角度,不断走低的价格未能与销量的上升成正比。相比之下,曾经被喻为追赶者的友商不仅在销量上超越了自己,其对于手机产业和用户的价值也通过价格的上涨得到了充分体现。而从产业生态循环的角度,这才是有利于产业、市场和用户的正循环。
聪明的小米自然意识到了目前其在市场中弱势的表现,尤其是当其营销模式被证明极低之时,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更重要的是淡化自身主要靠短暂营销起家的形象,近日小米总裁林斌高调声称小米是靠创新而不是营销取得的阶段性成功,并大秀其专利的积累和增长。不过我们在此想问雷军的是,专利的积累直至发挥出应有的价值是需要一个企业长时间保持长期投入和创新的结果,这点想必雷军应该有很好的对标对象。至于价值,既然像林斌所言小米专利不仅是数量增长迅猛,更多还是发明专利的话,怎么没有在自己的主业手机上体现呢?即利用创新的专利提升手机的价值,并最终反映到价格上,相反,我们看到的事实是,小米仍在以近乎于成本价销售手机,且引以为傲,这不是相当矛盾吗?因为又是小米的友商,以事实证明了创新及专利给自身产品带来的增值。
不知是巧合还是刻意安排,同样是中国手机产业的代表,小米是以更低价格的红米Note3收场,而华为则以高端的Mate8压轴,从而为这一年中国智能手机产业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模式的PK画上了句号,结果也是不言自明。但却应引发业内(包括雷军)深深的思考,即当一个产业和企业前行时,是逞一时的英豪(想起了当时估值450亿美元的小米),还是坚持数载?是被时代同化(小米放弃自己的理念),还是创造时代不凡?是做浪漫的造梦者(小米的所谓生态),还是做真正上路的敢行者?有怎样的你我,就有怎样的世界,当小米像业内所言处在发展转折点时,身为小米掌门人的雷军应该和自己谈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