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之前暴风对用户画像目的性太强,就是为了广告优化,用户观影习惯,为了目的而去挖掘,是战略性挖掘。现在要把用户画像做好,把场景连接器做好。”
冯鑫举例,用户在看视频时会有许多的“连通口”,建立在大规模用户群体之上和有新的商业模式的主流娱乐服务,包括视频、音乐、游戏等等,都将全面整合外部资源,并且相互打通。
他希望借此带来商业模式上的“乘法效应”。“例如用户看一个片花是不是能直接买电影票,看完电影是不是可以继续做观影设备;一场线下音乐会,通过虚拟现实现场直播和点播,带来的O2O新服务、新的盈利增长点。这背后依赖于通过数据的运算和产品的配合、改造,关联暴风的各项服务和商业模式。”冯鑫说。
事实上,早在暴风之前,BAT巨头都在做用户画像相关的数据挖掘。冯鑫评价,每一家的“画像”目的都不同,“阿里是对商业行为画像,实际上是一种商业出口,百度是广告画像,腾讯是做连接,暴风的做法更类似于腾讯。”
而之所以直到上市之后做出这一战略调整,冯鑫认为:“最大优势就是A股给了暴风足够的资本,这是我们手里的核武器”。
伴随着转型,暴风未来另一项重要的业务就是国际化,寻找更大的用户规模和用户红利。
不过,对于怎么做国际化,冯鑫说自己不会亲自去做,目前第一步是招募国际化的人才,交给更懂国际化的人才来做,暴风不设天花板,允许他们犯错。
而在讲出“DT大娱乐”新故事的同时,冯鑫坦言,眼下暴风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在混乱当中找到线索”。
“例如,你要选择项目模型时,移动互联网具体细节的困难、诱惑都很多,你出手的次数很宝贵,时间很宝贵,要非常珍惜,我们允许试错,但要保证在大的方向上不要出错。”冯鑫说。
“今天出手的对与错,可能对未来5~10年的影响放大10倍。总体而言,暴风要在大对的地方不能丢,大错的地方不能错,这对我来讲也是新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