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约15万人,3天共销售2200万元。
“美国Mal用公共空间串连主题游乐场,实现年客流量4000多万人次,也吸引了40%的游乐观光客。”在上述营销前置设计漫谈会上,RET睿意德董事兼成都公司总经理张建华告诉记者,国内商业的公共空间主要用作展示展览、儿童活动,其实利用公共空间进行体验式设置,如屋顶开放式主题餐饮、不同时节举办不同主题活动,能为商铺提高10%~15%的租金收益。
人流不一定直接转化为客流,但其是商业招商能力和盈利能力的基础。
成都和瑞丰实业董事长陈鹏表示,任何一个商业项目首先是要聚合人气,不管人群是消费,还是消磨时光,先把人聚集,让其对商业项目产生切实感受,才能将客人和商业地产结合在一起,产生价值。
“先吸引人流才能考虑开发人流。”成都青羊万达广场营销副总经理陈初银告诉记者,他们的项目之所以很强调对电商和体验式消费的试水,一个重要原因是“宝贝王”这种互动式的儿童业态一定会对项目的人流量产生很大影响,这是一种“吃喝玩学健,顺便购物”的理念。
一森正隆董事长杨森然也透露,其接手的宜爱·欢乐城项目,虽然有西安火车站十万人流,但是经历了几轮团队也没有经营下去,最后项目经过从传统零售业态变为以城市生活体验为主题的新型购物中心,形成了以少儿体验为主,包含游乐、教育、文化、餐饮的业态布局之后,明显增加了人群黏性,目前的招商已经达到70%。
电商短板需商业地产弥补
RET睿意德数据显示,英国玛莎百货近期称将在今年关闭上海5家门店,沃尔玛2014年已关闭二十余家店,而整个2014年大型连锁百货关店的有26家。世邦魏理仕提供的数据显示,2014年在亚太区有开设40家以上门店计划的零售商比例缩减至5%。
似乎电商对传统商业冲击很大。不过,亚洲购物中心协会副主席郭增利直言,“都在说电商冲击实体商业,其实即使没有电商,中国商业也无法高枕无忧。我们的产业模式和市场规则都还没有建立。”
在2014成都商业地产峰会上,他告诉记者,中国零售商业需要梳理商业模式,回归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的本质。获得一时之利不难,但持续得到消费者支持,必须随时以用户体验为中心,创造更好的价值感和体验感。
浙江大学特聘讲师、电商总裁班讲师毛文冽也透露,电商只是表面光鲜,2014年“双十一”淘宝卖了571亿元,但无法统计多少商家是赚钱的,其实目前中国电商盈利率低于1%。电商2.0时代的玩法,已经不是让电商更赚钱,而是让线上和线下更完美地结合。
世茂集团商管公司总经理吴艳芬的体会,进一步戳中了电商的“痛点”。她说,很多买家在淘宝上投诉,就是因为他们在购物中遇到问题后没有人帮他们解决。但在线下商场,品牌能够得到保障,售后服务也能得到很好的处理,这是电商始终不能解决的。
此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和一些社区O2O的交流中,感受到阻碍他们发展的最大问题正是线下服务能力薄弱,无法在第一时间提供优质服务,这使得线上平台不断流失忠实客户。
线下对线上展开“反包围”
轻资产、低成本、不受地域和交通限制,曾经是电商在与实体经济竞争的一大优势,但是其品牌保障不足、线下服务能力薄弱等“短板”也逐一暴露。
除了增加体验式业态,强化线下品质和服务,紧密结合线上线下,正成为商业地产迎接未来春天的重要“反包围”策略。
在成都国际金融中心(IFS),餐饮业态比例仅规划了15%~18%,依然以传统的品牌服饰为主,80%为零售,娱乐业态只占5%。“成都IFS也不会尝试O2O。”九龙仓集团副主席李玉芳在此前的媒体会上直言。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