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基本是全国最低价,一场200块钱。黄渤还是没有等到他想要的机会,一起唱歌的朋友慢慢地也转行做生意,有的老老实实回去上班了。
唱歌于是成为一种负担,“再也带不来愉悦的感觉,你是为了一个目标,当目标不在时,你做这些还有什么意义?天一黑心情就不好,演出完心情立刻好了”。台下的人喝酒、划拳、聊天,没人在听他唱什么,“你付出的别人不那么尊重”。有个机会他成为一家韩国工厂的中方代理,那家企业有专利,生意做起来很顺,“订单、技术都是韩国人,我只出厂房、工人,再雇一懂管理的。跟政府、企业、税务、工商、原材料供应商打交道,角钢、变速机、发动机,一开始去出了不少笑话”。每天夹着包出去,在酒桌上点头哈腰。“这是某某老板,做机械的。”渐渐肚子也起来了,那是他最富裕的一段时期,“不好玩,除了挣点钱,其他任何快乐带不来,每天缠在事务性工作里,不是自己想要的”。
2001年,小时一起唱歌的老乡、演员高虎告诉他,有个电视电影《上车,走吧》需要一个会讲山东话的男演员,看了很多不合适,导演管虎让他寄几张剧照过去。“我哪有剧照,只有演出海报,全是有型有款,吓导演一跳:这孩子有点帅,不太合适。高虎说:保证没那么帅。去剧组一看,导演放心了。”他演的角色是个进城农民,在小巴车上当售票员。那部只拍了11天的短片获得了很多奖项,黄渤第一次演戏就有机会走上了红地毯,他一进噼里啪啦闪光灯乱闪的颁奖会场,发现这边坐着巩俐,那边是周星驰,唱歌时没实现的梦想居然靠拍戏实现了。
他于是想转行做演员,连考了3年电影学院。“中戏、北广、军艺都考过,一试二试三试都进过。才艺展示都不是难度,考试现场有人鼓掌,老师还制止,觉得没什么问题,依然没考上。每年报考人太多,我们那届1.1万多人,我们收20多人,全系收100多人。我们那届是那几年最多的一次。”复习考试期间,他参加了电影学院的进修班,老师是赵薇的班主任崔新琴,通过这次进修,他的小品经常得到老师表扬。再考学时,负责招生的老师都对他有了一定了解,这次他考上了两年制的配音专业。“我们班按照声音条件招,觉得我语言表现力还行,声音条件不算好,我属于小破锣,我们班男生有特浑厚的,女生有特性感的声音。”
拍《上车,走吧》之前,黄渤没上过镜头。“到机器背后还在那儿演,经常自己喊停,导演说,停哪是你喊的?高虎给我好多鼓励,自己挺惶恐。”这部戏就两个演员,他是男二号,导演的精力都放在他身上。“管虎给了我一些正确的表演观念,给了一个审美。”管虎找他的第二部戏是电视剧《黑洞》,陈道明、袁立,戏里全是腕儿,根本没人理他是干什么的。黄渤的角色是个小警察,“没有人物性格,需要自己找戏,当群众,设计角色也没用,基本上在画面以内、焦点以外。比如说后景太空了,就喊添个警察,你过去!自己还在那儿演呢,回头一看,自己是虚的。场次倒是很多,除了两集没我,其他都有我。又是在青岛拍的,后来我就懈下来了,呼朋唤友出去玩。你不在人物里面,游离之外,特别明显”。
通常新入行的演员会四处见组,把资料奉上。黄渤却不愿意试戏,因为他试也试不上。在电影学院期间,他和同学们去见组,全是帅哥靓女,导演挨个聊,轮到他,问:“您是经纪人吧?”他回答说是表演系同学,人家不好意思,让他留下材料。他不想留,因为知道没戏,“花好几块钱复印的,机会几乎没有。演员的局限性就在这儿,不了解你,只能把你的形象往角色上靠,然后才能展示。第一次见面怎么展示?”所以,黄渤的唯一机会是通过他演的戏,让导演看到、欣赏,主动来找他。
有些导演看了《上车,走吧》,觉得他演技不错,想找他。再一看《黑洞》,原来是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