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国际品牌的同档次产品,依然有着明显的价格优势。毕竟,国内品牌的积淀还不足以支撑太多的溢价,如果产品在工业设计、硬件配置等方面并无绝对亮点,那过高的定价显然有些妄自尊大。特别是在国内市场,诸如小米这样新兴的厂商,的确已经形成标杆效果,用户在购买时往往会进行比较。以近期发布的新品来看,大多数国内品牌都仍然坚持高性价比,精品产品适当提升溢价的战略,从整个市场环境来看,这样的定价也的确更有竞争力。
比如,在三、四月份连发新品的中兴,明确了高性价比的亲民路线,旗下的红牛、星星一号、天机三款产品,形成了从千元内到1699的阶梯组合。这样的价格策略一方面保证了产品上市之后的销量,另一方面,这些精品机型带来的用户口碑,也将有效提升中兴的品牌价值,为未来品牌溢价进一步提升打好基础。
此外新兴的IUNI、一加品牌,产品的硬件配置和工业设计都达到旗舰水准,但价格仍维持在2000元内。相对激进的vivo、OPPO则选择突破,在某些配置方面采用领先行业的解决方案,以支撑超过3000元的售价。
相比而言,锤子这款Smartisan T1手机3000元的定价的确显得有些高。尽管有罗永浩的个人光环,但作为一个全新的品牌,它的产品品质仍然有待验证;从功能来看,这款配置主流,又欠缺4G这样关键支撑的产品,也很难支撑这一价格。类似的,还有华为此前发布的Ascend P7,这款售价2888的产品,其实相比上一代P6的提升有限(特别是芯片性能),且不像前作那样拥有全球最薄的噱头,2888元的价格着实让人担心其能否实现预期销量。
写在最后:
因此,在笔者看来锤子推出手机的这种模式并不是错,这也是目前国内手机行业必须经历的阶段,对于手机厂商而言,需要考虑更多的是怎样更好地从用户需求出发,带来更多更好的创新。而产品价格,则和产品品质、厂商的战略、品牌价值密切相关。锤子手机成功与否我们尚难断定,但它的出现,对于众厂商而言,或许会是一个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