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关,相对于1月份日订单量增长超10倍。
□政策
难以回避的政策管制
追溯去年,打车软件曾引起一些地方政府监管部门的恐慌。2013年5月,深圳地区叫停打车软件引起广泛争论。
社会大讨论的结果是:打车软件作为合理优化出租车资源的新兴事物,有存在的价值,但政府的监管是必要的。
监管“第一季”:收编
去年开始,部分地方政府开始着手介入打车软件的监管,其特点更多表现为“收编”。以北京为例,2013年7月1日市交通委公布相关规定称,打车软件可通过备案方式“转正”成为官方打车软件,并且可按照电话召车标准收费,即时打车收5元,提前4小时打车收6元。96106电话召车、网络召车以及手机软件召车三种形式的电召,均由5家出租车调度中心统一调派车辆。
有接近交通部门的人士告诉记者,将打车软件统一纳入出租车电召平台和对价格的管制,至少已经得到中国几个一线城市官方的认同,市场秩序是重要的考量因素。因为加价叫车有可能打乱公众出行的市场秩序,根据行程距离接单也有可能助长司机“挑肥拣瘦”的情况,“黑车”接入打车软件的影响将更为恶劣。
在艾媒咨询CEO张毅看来,此前一轮政府的介入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一个问题,就是打车软件的法律地位问题,目前各地政府监管形式不一,这意味着打车软件行业并未真正被认可,未来国家层面出台的政策规定对行业的影响会很大。
监管“第二季”:规范
目前官方的监管也进入了“第二季”,权衡公共利益以及进一步规范化管理将是重点。昨天,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部长杨传堂对于打车软件的监管,公开表示,电召服务是国外发达国家出租车行业普遍采用的服务方式,“对手机召车软件,我们总体上是支持和鼓励发展的,但对存在的一些问题要逐步调整和规范”。杨传堂透露,下一步,交通运输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快研究制定规范手机召车软件发展的指导性意见,制定出租车电召服务规范化技术标准,支持和引导地级以上的城市建立出租车服务管理的信息系统,方便群众乘车,减少空驶。
此外,近日出台的政策中,还体现出政府对打车软件的便捷实惠以及潜在不安全性的权衡。例如,北京市交管局规定每辆出租汽车只允许安装一个手机叫车终端。成都市交管局也明确表示,出租车司机在驾车过程中使用手机打车软件抢单,将手机用支架固定在挡风玻璃控制台、座位上等车内其他位置,均属于妨碍安全驾驶行为,将依照相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应对
主动反思争取政策船票
尽管新一轮补贴大战吸引了众多乘客和司机跃跃欲试,然而不少人失望地发现,叫车、抢单令人心力交瘁。在这一阶段轰轰烈烈的补贴大战末尾,面对着可能面临的政策利剑,打车软件自身也表现出反思的姿态。
两家开始坐下商量
马云建议快的打车和嘀嘀打车“喝杯茶”,“商量一下,下一步如何干得更智慧”,双方确实也这样做了。现在,摆在打车软件面前的难题是,如果自己不主动求变,前述问题将成为监管部门对它们的掣肘。“马云出面讲话其实也是说出了监管部门想说的话,主动找台阶下。”前述匿名业内人士称。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出租车上下游产业链可能与政府及国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打车软件的出现触碰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所以政府部门自身也要协调解决许多利益相关问题,“如对于出租车公司而言,由于每辆车上缴的月份子钱是固定的,打车软件对司机的大额补贴促进接单量的增加,但却无法转化成出租车公司的利润,与此同时,补贴抢单大战可能造成的事故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