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不出去的话,只能拿泡面充饥,要出去吃个饭实在不方便。”小严说。之前住在万汇楼最开心的事情,是和她年龄相仿的年轻人经常组织一些聚会,而今年以来,租客不断更换,邻居不再熟悉,小严也有了搬走的冲动。目前小区生活配套只有一个小超市,Q群里每隔几天就能看到一撤离的租客吐槽,生活配套缺乏和交通不便是搬家的主要原因。
而这是全国首个企业参与的保障房建设项目,作为万科在保障房建设方面的首个“理想主义”实验项目,曾被誉为具有开创性意义。2005-2007年,万科面向社会公开举办两次“海螺行动”,随后推出万汇楼,旨在解决城市中无房无车、年收入不足3万元的城市中低收入者的居住需求。相比政府保障房更宽松的一点是,这里的租户可以是外地人。
据资料显示,万科投资了约4600万元用于万汇楼建设,目前共有286间公寓和8间旅社可供出租,普通公寓套内使用面积30- 40平米,青年旅社则以天为租住单位,日租金50元。管理费和公共空间的水电、绿化等支出都不在租户头上摊销。由于万汇楼是万科自身的实验行为,项目未申请享受政府的任何优惠措施,至今仍由万科负责后续经营。但万科高层透露,万汇楼经营至今持续亏损。万科总裁郁亮也曾多次表示:“如果不计算利息,万汇楼需要57年才能收回成本。”
自从2008年7月第一批低收入者租住这里后,现在租客换了一茬又一茬。
与小严一样,现已经结婚生子的文浩住在这里已有两年时间,租赁的阁楼每月租金600元。“我已经住了两年了,社区其他都挺好的,唯一感觉不方便的还是晚上的交通,特别是孩子生病的时候。”文浩说,因他和妻子在家做饭,餐馆的撤离对他们影响并不是很大。“住在这里让我有了归属感和安全感,原来住城中村时就好像在打工,好像漂着一样。”文浩说,一年来,很多邻里互帮互助的事儿也让他感到十分温暖,“有次小孩晚上生病了,邻居还帮忙送来药品。”至于将来,文浩说,等以后条件好了,买了房子,会搬走留给更需要它的人。
而可以总结的,即保障房不是建好了就完事的,分配、管理、后续的配套建设、社区营造等,更加重要,否则,又成了资源浪费,使用者和积极投身建设的企业也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