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浙江频道7月23日电(记者章苒、张遥)2011年7月23日,两岁半的小幸存者项炜伊在回家的旅途中失去了父母。不过,母亲留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后一条微博,在过去的一年里,几乎每天都被访问——迄今已经转发五万次,评论十二万条。
“没事就来这里看看你们,你们的女儿很好,安心!”网民“极地幽兰”评论说。
7月23日这天,评论大概增加了2000条。
这天记者去了杭州火车站。这是从北京、上海方向开往温州、福州方向的高铁的中间一站。火车站正值暑期营运高峰,到处都是暑假返乡的学生,随父母出游的孩子,出差途中的商旅人士,候车厅拥挤如常,很多人不得不站着,当天绝大部分的动车票已经售罄。
比飞机方便,比大巴安全,比普通车要快——动车和高铁依然是主要的出行方式。可以感觉到随着时间的推移,旅客和铁路之间的信任正在重建当中,尽管要找回原有的轨道相当不易。
去年夏天,曾有很多人坚定地表示“再也不坐动车”。一名列车员告诉记者,去年7月下旬到8月初,北京到温州方向的高铁曾一度空空如也。
上海铁路局的一名负责人说,从上海到温州之间的车次一年间没有大的调整,也没有因为动车而取消大量的普通车,不过现在已经不统计上座率,但是从运送的旅客人次数来说,现在和一年前相比,乘坐动车和高铁的人数应该有增无减。这名负责人没有提供具体的数字。
一张“戴头盔坐动车”的照片曾在网上广为流传。一位男子乘座途经浙江温州市的动车时,头戴头盔,系上自制安全带,桌子上还摆着手电筒、瑞士军刀、雨伞、云南白药膏等物品——表现出百姓对乘坐现代化列车安全出行的忧虑,不过现在这种忧虑似乎正在消散。
一名经常乘坐高铁往返北京和杭州之间的男士给出了评价:“服务明显改进,比如列车广播会反复提醒不要抽烟,以免启动自动报警装置导致临时停车,引发恐慌。停车时车身与月台之间的空隙较大,乘务员也会反复提醒旅客注意安全,这些都让人感觉到高铁的进步和改变。”
“从乘客角度来说,没有更好的选择替代;从铁路部门来说,一年间的确做了一些弥补。”浙江大学社会学教授冯钢说,“两者之间总要慢慢修复信任吧,每个中国人内心的真正期待是,事故应该换来更长久的安全。”
网友“羊圈圈羊”曾在去年夏天经历了小伊伊父母经历的那次事故,并在事故后第一个通过微博求救。她说:“最近已经缓过来了。头三个月,经常刷微博,看着大家@我们的信息,晚上做梦都会想到那个夜晚,还有一次梦到小伊伊,她在我身后追着我跑,她说姐姐、姐姐你慢一点。”
有时候,项余遇觉得,小伊伊母亲留下的微博,成了很多人——大多数不是当事人——排解伤痛的去处。“需要这样一个空间来彼此加油,直到世界恢复原来美好的模样。”
2010年底的京沪高铁试验段,中国高铁曾经以486.1公里的时速纪录刷新世界纪录。这个纪录后来没有被刷新,而代之以更加安全和稳妥的减速。
8月16日零时开始,京津城际、沪杭两条高铁的动车运行时速由350公里降至300公里;时速250公里的高铁降至200公里;客货混跑的动车组列车时速由200公里降至160公里。
一位专家说,减速象一颗“定心丸”,更多的是传递了铁路部门一切以安全为重的信号。
2012年初,国家安监总局宣布今年将会同铁道部门深入开展高铁安全专项整治。
一年很快,但信心的重建的确没那么快。这条线路上的几次临时停车,甚至车身略有倾斜也会引发旅客的恐慌。2011年8月2日,广州地铁四号线两次列车因信号故障短暂停车,尽管地铁广播反复安抚乘客,但不少乘客仍通过打电话、发微博,用尽各种方法通知后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