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通过私人银行的PE平台,也能完成投行的工作。
我们不是松散、简单地推介项目,而是在监管允许的范围内,力争将私人银行客户背后家族企业的顾问服务做到最优。
《21世纪》:这样要牵涉到其他部门,如果讲“协同效应”的话,内部沟通成本就很高吧?
张胜:协调机制正在建立中,这确实需要部门间的共识与协同。有些人对PE不是很了解,认为风险极大。这确实有投资风险,但银行在控制风险技术上,一般会优于PE。PE是找直投项目的水平比高,银行风险控制力强,这是可以互补的两个纬度。
《21世纪》:开发PE产业链的时候,私人银行的客户怎么引入?
张胜:产业链中每个中小企业的股东都可能是私人银行的客户。PE的项目融资、投资的LP也是私人银行的客户,而且私人银行与企业形成协同效应,客户也会用商业银行现有的金融及非金融服务。私人银行有一个概念要理清,就是要用撮合与投行的思维来做PE。撮合客户、项目、企业、PE。这是一种综合能力,最终构成了一种投行线,用撮合与投行的思维来做PE产业开发是一个大策略。
《21世纪》:最关键的是哪一环?
张胜:可以说,创新业务的每一环都很重要;当然其中最关键的还是人,是专业化、专门化的职业团队。
《21世纪》:您是完美主义者,做私银的,都有这种特征。你接下来距离较近的目标是什么?
张胜:目标应该就是把整个PE产业链与撮合业务完美结合,如果是不完美结合,这个目标就无法达成。重要的是“质”,现阶段与“量”没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