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客的成立,京东商城的高速成长都佐证了电子商务的市场潜力。当时,马云就超前地看到了B2C的发展趋势,淘宝内部成立事业部开始筹备淘宝商城。2008年4月,淘宝商城以独立频道形式亮相,并共享淘宝的流量资源。
淘宝商城设立的初衷是杜绝淘宝网的假货、水货问题,建立一个有公信力的平台,因此当时树立了一个较高的门槛:只有品牌的拥有者或者获得了品牌商的授权者才能进入。然而,传统品牌商在2008年的电子商务意识还没有觉醒,热情并不高。在迟疑和试探性的招了2000个商家后,2008年全年,淘宝商城的交易额并不理想。虽然淘宝商城坚持正品行货,坚持品质,但用户的“选票”依然投给了C2C平台——淘宝网。淘宝网当年实现了1000亿元的交易。
业内人士指出,淘宝商城当时坚持正品的方向没错,但是步子迈得超前了。2008年10月,淘宝商城事业部解散,淘宝商城与淘宝网C2C合并。
随着网购环境的改善,此时的用户需求和习惯也渐渐在发生改变。大量的用户对于品牌产品和可预期的服务有了需求,很多用户的网购心理已经从买便宜过渡到买方便,甚至是买品质。其他B2C网站的业绩已经很好的解读了这种网购消费的升级:凡客2009年的交易额达到7个亿,京东商城2008年交易额是13亿元,到了2009年爆增到40亿元。
这种情况下,淘宝需要适应这种用户消费升级的需求,淘宝商城就是服务那些对品牌和品质有需求的用户。2009年7月,淘宝重新启动淘宝商城事业部。此时,淘宝商城不再纠结于品牌商家入驻这样的“高门槛”设置,而对于“大B”和“小B”持同样欢迎的态度,只要他们注册公司、承诺正品、交纳保证金。于是淘宝商城重启之后聚集了5万商户。
淘宝商城还用支撑品牌店、旗舰店的方式来打出自己的品质主张:在淘宝网主站搜索任意商品,排在前三位的都是商城商品。淘宝商城各种活动也为其聚集了大量的人气,2010年的双“十一”活动创造了9.8亿元的业绩就是最好的注脚。
2010年,淘宝网2000亿元的交易额中,淘宝商城占了300亿元。这一年也是电子商务疯狂之年,资本大手笔的投入,B2C企业飞速成长。用户对B2C模式的认可已经非常明显。
马云从今年春节就开始酝酿应对之策。经过半年的推演,淘宝被一分为三,即沿袭原C2C(个人对个人的电子商务模式)业务的淘宝网,平台型B2C(商家对个人的电子商务模式)淘宝商城和一站式购物搜索引擎一淘网。而淘宝商城也意欲打造完全不同的B2C模式。如果说京东商城是线上的沃尔玛,淘宝商城想做一家线上的shoppingmall。
但是,升级后的淘宝商城同样有漏洞。一些假货商也出现在淘宝商城上:“在香港注册公司,弄一个假品牌授权,在国内注册公司,把资质做到淘宝商城的要求。由于商城的正品承诺,使得假货商更容易博得用户的信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淘宝商城一些卖家的信用评价还不如淘宝集市,这对于淘宝商城来讲是致命的。
淘宝商城自己不控货,要想提供更好的服务,顺理成章的下一步即是要提高淘宝商城的门槛,让优质的商家聚集在淘宝商城,而那些难以满足淘宝商城“品质之城”要求的商家,则迟早会因为背离于这个定位而不容于淘宝商城。
而实际上,有5万商户入驻的淘宝商城还是没有脱离淘宝当年的草根印记。“我如果是LV店,肯定不希望旁边是一家不知名的小品牌。”一位入淘的B2C总裁如是说。而淘宝商城的新定位决定了小卖家命运——要想不在竞争中落败,淘宝商城就需要打造一个全新的体系,而此次“伤城”事件就是一次转型的阵痛。
谁之痛?
今年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已进入第11个年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