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
虽然并非第一次见面,可采访开始时,百度文库产品经理赵辉还是显得略微拘谨。从他的眼睛里能看到明显的小心谨慎,这显然与之前几个月百度文库处于出版链条和舆论漩涡中心有关。
百度文库和互联网其他很多产品一样,最开始并非是遵从百度大战略布局落子,而是自下而上从用户需求中发现的。2009年上半年,百度大搜索和“百度知道”中很多人对课件、考试资料及论文的搜索,引起了知道团队的注意,于是他们开始基于数据进行调研。他们发现,这些需求在当时并没有被有效满足,很多相关网站做得都比较差,于是一批人开始兼职自己做。
因为产品发展不错,用户的口碑和黏性都比较高,于是开始考虑将产品独立出来。据熟悉百度产品的外部人士介绍,也就是2010年年中,“百度文库”开始逐渐真正成为了有战略意义的产品。
在产品与用户之外的东西
“百度文库的增长曲线很漂亮。”赵辉说到这句话,脸上终于有了笑意,“有些产品一经面世,用户就会迅速参与其中,影响与价值与日递增,最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慢慢变成了一种用户的使用习惯,深深依赖、无法离开。中国互联网上这样的产品并不多,而我们认为,这才是创新。”
作为百度众多产品经理中的一员,他最在意的不是股价或市值,他认为自己做文库最大的动力在于满足用户需求。“有一位黑龙江教师上传课件,结果被一位西北山区的教师用到,让孩子能由此得到更好的教育。当我得知这件事时,眼前真的幻化出一幅地图,一个地方亮起灯光,另外一个地方又亮灯响应,这就是我们产品的力量。我由此更加坚信自己所做的事情。”赵辉说,“对用户需求,我们有一种天然的追逐,这是我们的职业病,或者也可以说是职业使命。任何做互联网产品的人,看到许多用户支持和使用,这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如果无人喝彩,岂不是很滑稽?”这样最本源的驱动力,构建了百度每一根神经元的末端。
但是赵辉没有想到,2011年年初来自出版产业链上端的力量,会如此猛烈地影响“百度文库”。
这场风暴或许是可以避免的。从一开始“百度文库”就是一款UGC(用户创造内容)产品——用户按照一定的规则上传内容,这使得它的可控性并不高。鉴于此,2010年年中,“百度文库”开始着手研究版权保护和数字指纹相关的技术,可是因为特征识别的复杂性,即便加班加点,它也直到风暴发生之后才推出。
百度文库上线一年就有了1800多万份文档量,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如果它发展慢一点,或者数字指纹上线快一点,又或者出版界与百度之间少一些相互误读,结果或许就不会如此激烈。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或许它又是无法避免的。因为百度内部和外部看待同一件事,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视角。从一开始,双方就在两个完全不同的语言体系内进行对话。
4月1日,在《100余民间作家致百度文库的公开信》中,引用了作家慕容雪村的话,“百度已经彻底堕落成了一个窃贼公司”,“百度是中国最大的黑心广告商”;还有李承鹏,“有人说,我喜欢百度帮我们分享。我说,我不介意别人分享,但我介意别人把我家东西偷去给别人分享。我甚至不介意偷了去分享,但介意偷了,还打着自由搜索的旗号”。
对百度文库来说,这件事直接引发的结果,就是抓紧利用各种各样的技术,将盗版降到最低。而在此之上,赵辉意识到:“百度文库”和别的产品不一样。
除了用户需求之外,产业界开始逐渐出现在百度文库产品经理们的视野之中。“除了做好产品,我们还要强化商业链条,和外界利益相关者打通。这个产品更讲究商业模式、合作机制,我们应该把自己放到产业链条中,否则就会产生矛盾。”
如果说之前的